“飛龍已向珠潭出”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飛龍已向珠潭出”全詩
飛龍已向珠潭出,積水仍將銀漢連。
岸傍花柳看勝畫,浦上樓臺問是仙。
我后元符從此得,方為萬歲壽圖川。
分類:
作者簡介(張九齡)

張九齡(678-740) : 唐開元尚書丞相,詩人。字子壽,一名博物,漢族,韶州曲江(今廣東韶關市)人。長安年間進士。官至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后罷相,為荊州長史。詩風清淡。有《曲江集》。他是一位有膽識、有遠見的著名政治家、文學家、詩人、名相。他忠耿盡職,秉公守則,直言敢諫,選賢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趨炎附勢,敢與惡勢力作斗爭,為“開元之治”作出了積極貢獻。他的五言古詩,以素練質樸的語言,寄托深遠的人生慨望,對掃除唐初所沿習的六朝綺靡詩風,貢獻尤大。譽為“嶺南第一人”。
《奉和圣制龍池篇》張九齡 翻譯、賞析和詩意
譯文:
《奉和圣制龍池篇》
神龍自天降碧泉,泉水靈動源源延。飛龍騰空出珠潭,水面連結銀漢天。
岸邊花柳如畫景,浦上樓臺問君仙。我此后將圖川萬歲,元符年號世界傳。
詩意:
這首詩是張九齡為唐王朝的元符年號而作的祝壽詩。詩中描述了天啟宮中的龍池,水色碧綠,靈動而源源不斷。一條巨龍騰空而起,從珠潭中沖出,與水面上的銀河連成一線。岸邊的花柳形成一幅美麗的畫卷,樓臺上的人們都驚嘆不已,紛紛稱贊此景似仙境。張九齡表示,從此以后,他將為元符年號而效力,祝愿天子萬壽無疆。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幅美麗的景象,以及人們對此景的贊美和對天子的祝愿。通過形容神龍生碧泉,描繪了泉水靈動、源源不斷的樣子,使人們能夠感受到這里的神奇和靈氣。將飛龍與銀河相連,更彰顯了這幅景象的壯麗和仙境般的美景。最后,詩人自稱將為元符年號而效力,表達了自己對天子的忠誠和祝福之情。整首詩以其美妙的描繪和表達,讓人能夠想象出被贊美之景,同時也點綴了作者忠誠的情感,展現了唐代文人的抒發美景和寄托情懷的能力。
“飛龍已向珠潭出”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fèng hé shèng zhì lóng chí piān
奉和圣制龍池篇
tiān qǐ shén lóng shēng bì quán, quán shuǐ líng yuán jìn yí yán.
天啟神龍生碧泉,泉水靈源浸迤延。
fēi lóng yǐ xiàng zhū tán chū,
飛龍已向珠潭出,
jī shuǐ réng jiāng yín hàn lián.
積水仍將銀漢連。
àn bàng huā liǔ kàn shèng huà, pǔ shàng lóu tái wèn shì xiān.
岸傍花柳看勝畫,浦上樓臺問是仙。
wǒ hòu yuán fú cóng cǐ dé, fāng wèi wàn suì shòu tú chuān.
我后元符從此得,方為萬歲壽圖川。
“飛龍已向珠潭出”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
韻腳:(仄韻) 入聲四質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