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居雖窅密”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靈居雖窅密”全詩
靈居雖窅密,睿覽忽玄同。
日月臨高掌,神仙仰大風。
攢峰勢岌岌,翊輦氣雄雄。
揆物知幽贊,銘勛表圣衷。
會應陪玉檢,來此告成功。
作者簡介(張九齡)

張九齡(678-740) : 唐開元尚書丞相,詩人。字子壽,一名博物,漢族,韶州曲江(今廣東韶關市)人。長安年間進士。官至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后罷相,為荊州長史。詩風清淡。有《曲江集》。他是一位有膽識、有遠見的著名政治家、文學家、詩人、名相。他忠耿盡職,秉公守則,直言敢諫,選賢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趨炎附勢,敢與惡勢力作斗爭,為“開元之治”作出了積極貢獻。他的五言古詩,以素練質樸的語言,寄托深遠的人生慨望,對掃除唐初所沿習的六朝綺靡詩風,貢獻尤大。譽為“嶺南第一人”。
《奉和圣制途經華山》張九齡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的中文譯文:
萬輛車駕停在華山腳下,
千峰云霧籠罩中央。
靈山居所,雖然隱蔽神秘,
睿智的眼光卻深刻相同。
太陽和月亮照耀高崗,
神仙們仰視著強大的風。
崇山峻嶺,氣勢浩蕩,
陛下的車輦表現出威風凜凜。
審視著世間萬物,贊美著深幽,
銘記功勛,表達圣君的忠誠。
舉行宴會,與玉檢相伴,
來此慶祝成功之事。
詩意和賞析:
該詩是唐代張九齡奉和皇帝的詩歌,描述了皇帝穿越華山的壯麗景色。充滿雄偉氣勢的華山和華山下陡峭的巖石峰巒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詩中的描寫給人一種威嚴和莊嚴的感覺,展示了皇帝與眾不同的統治地位和力量。
詩中運用了山、云、風等自然元素,借以顯現皇帝的崇高地位和超然不群的心態。同時,也表達了作者對皇帝的贊美和敬仰,以及對皇帝成功的慶賀之情。整首詩情緒緊湊,表達了對皇帝權威和威嚴的崇敬之情,體現了當時宮廷文化中對君王的頂禮膜拜。
“靈居雖窅密”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fèng hé shèng zhì tú jīng huà shān
奉和圣制途經華山
wàn shèng huà shān xià, qiān yán yún hàn zhōng.
萬乘華山下,千巖云漢中。
líng jū suī yǎo mì, ruì lǎn hū xuán tóng.
靈居雖窅密,睿覽忽玄同。
rì yuè lín gāo zhǎng, shén xiān yǎng dà fēng.
日月臨高掌,神仙仰大風。
zǎn fēng shì jí jí, yì niǎn qì xióng xióng.
攢峰勢岌岌,翊輦氣雄雄。
kuí wù zhī yōu zàn, míng xūn biǎo shèng zhōng.
揆物知幽贊,銘勛表圣衷。
huì yīng péi yù jiǎn, lái cǐ gào chéng gōng.
會應陪玉檢,來此告成功。
“靈居雖窅密”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入聲四質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