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生求道有前蹤”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舍生求道有前蹤”全詩
大去便應欺粟顆,小來兼可隱針鋒。
蚌胎未滿思新桂,琥珀初成憶舊松。
若信貝多真實語,三生同聽一樓鐘。
分類:
作者簡介(李商隱)

李商隱,字義山,號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詩人,祖籍河內(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陽,出生于鄭州滎陽。他擅長詩歌寫作,駢文文學價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詩人之一,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因詩文與同時期的段成式、溫庭筠風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稱為“三十六體”。其詩構思新奇,風格秾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和無題詩寫得纏綿悱惻,優美動人,廣為傳誦。但部分詩歌過于隱晦迷離,難于索解,至有“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之說。因處于牛李黨爭的夾縫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鄉沁陽(今河南焦作市沁陽與博愛縣交界之處)。作品收錄為《李義山詩集》。
《題僧壁》李商隱 翻譯、賞析和詩意
《題僧壁》是唐代李商隱創作的一首詩詞。詩意為尋求道路需要付出巨大的犧牲,有時需要舍棄自己的生命和身體,而為了實現自己的愿望,也要具備針鋒相對和機智應對的能力。詩中還描寫了蚌胎未滿就盼望開花結果,以及初成琥珀時對過去的回憶,表達了對于成長與變化的思考。最后,詩人引申出對于海貝所說的不同命運的表達,它們都在同一個樓上的鐘聲下聆聽著。
這首詩詞表達了詩人對于追求道路所需要付出的努力和犧牲的思考,以及對于變化和命運的深思和感慨。詩中借景抒發了詩人內心的情感。
“舍生求道有前蹤”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tí sēng bì
題僧壁
shě shēng qiú dào yǒu qián zōng, qǐ nǎo wān shēn jié yuàn zhòng.
舍生求道有前蹤,乞腦剜身結愿重。
dà qù biàn yīng qī sù kē,
大去便應欺粟顆,
xiǎo lái jiān kě yǐn zhēn fēng.
小來兼可隱針鋒。
bàng tāi wèi mǎn sī xīn guì, hǔ pò chū chéng yì jiù sōng.
蚌胎未滿思新桂,琥珀初成憶舊松。
ruò xìn bèi duō zhēn shí yǔ, sān shēng tóng tīng yī lóu zhōng.
若信貝多真實語,三生同聽一樓鐘。
“舍生求道有前蹤”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二冬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