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意何曾有一毫”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微意何曾有一毫”全詩
自蒙半夜傳衣后,不羨王祥得佩刀。
分類:
作者簡介(李商隱)

李商隱,字義山,號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詩人,祖籍河內(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陽,出生于鄭州滎陽。他擅長詩歌寫作,駢文文學價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詩人之一,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因詩文與同時期的段成式、溫庭筠風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稱為“三十六體”。其詩構思新奇,風格秾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和無題詩寫得纏綿悱惻,優美動人,廣為傳誦。但部分詩歌過于隱晦迷離,難于索解,至有“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之說。因處于牛李黨爭的夾縫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鄉沁陽(今河南焦作市沁陽與博愛縣交界之處)。作品收錄為《李義山詩集》。
《謝書》李商隱 翻譯、賞析和詩意
《謝書》一首詩詞寫到了詩人李商隱心中微拘束兮,但仍身攜筆硯進獻龍韜兮。他曾在深夜接到御府傳衣的召喚兮,不羨王祥擁佩刀兮。
詩詞的中文譯文:
微意何曾有一毫,
微小心意從未有半點兒,
空攜筆硯奉龍韜。
仍身攜帶著筆和墨,
呈獻給龍的威儀。
自蒙半夜傳衣后,
自從接到半夜傳衣的召喚之后,
不羨王祥得佩刀。
不羨王祥佩刀寵幸。
詩意和賞析:
《謝書》詩寫的是李商隱作為一位官員,即使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他仍然全力以赴,帶著筆和墨進獻給皇帝。他以自己的實際行動來表達對皇權的忠誠和敬意。詩中提到了自己在深夜接到御府傳衣的召喚。這里暗指他深夜被召見,表示他對皇權的心志堅定不移。最后一句表達了詩人對官職的不羨慕之情,通過不羨王祥得佩刀,暗示自己并不追求權力和地位,而是專注于自己的官職。
整首詩詞以平淡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官職和權力的看法,將微小之事與宏大之事相對比,展示了詩人對無私奉獻的態度。這首詩詞代表了李商隱對官職和權力的反思和思考,也體現了他淡泊名利的品格。
“微意何曾有一毫”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iè shū
謝書
wēi yì hé zēng yǒu yī háo, kōng xié bǐ yàn fèng lóng tāo.
微意何曾有一毫,空攜筆硯奉龍韜。
zì méng bàn yè chuán yī hòu, bù xiàn wáng xiáng dé pèi dāo.
自蒙半夜傳衣后,不羨王祥得佩刀。
“微意何曾有一毫”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四豪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