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識寒郊自轉蓬”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不識寒郊自轉蓬”全詩
直登宣室螭頭上,橫過甘泉豹尾中。
別館覺來云雨夢,后門歸去蕙蘭叢。
灞陵夜獵隨田竇,不識寒郊自轉蓬。
分類:
作者簡介(李商隱)

李商隱,字義山,號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詩人,祖籍河內(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陽,出生于鄭州滎陽。他擅長詩歌寫作,駢文文學價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詩人之一,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因詩文與同時期的段成式、溫庭筠風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稱為“三十六體”。其詩構思新奇,風格秾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和無題詩寫得纏綿悱惻,優美動人,廣為傳誦。但部分詩歌過于隱晦迷離,難于索解,至有“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之說。因處于牛李黨爭的夾縫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鄉沁陽(今河南焦作市沁陽與博愛縣交界之處)。作品收錄為《李義山詩集》。
《少年》李商隱 翻譯、賞析和詩意
《少年》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外戚平羌第一功,
生年二十有重封。
直登宣室螭頭上,
橫過甘泉豹尾中。
別館覺來云雨夢,
后門歸去蕙蘭叢。
灞陵夜獵隨田竇,
不識寒郊自轉蓬。
詩意:
這首詩描述了一個年輕少年的壯麗經歷和成就。他擔任外戚在平息羌族叛亂中立下了第一功,因此得到了二十年生分外的封賞。他直接登上皇室的寶座上螭龍的頭,橫跨在甘泉豹尾的中央。他在別館中夢見了云雨縹緲的幻象,后來在家后門的蕙蘭花叢中歸來。他和田竇一起在灞陵進行夜間狩獵,但他對寒冷的郊野一無所知,自己的身影也像一朵隨風飄蕩的蓬花。
賞析:
這首詩詞以李商隱獨特的筆觸描繪了一個年輕人的奮斗和成就。詩中以平羌第一功作為起點,表達了青年少年勇往直前、開創未來的壯志豪情。通過描寫他登上宣室和甘泉的壯麗場景,表現了他在政治和社會地位上的飛躍。但是,詩中也流露出一些苦澀和空虛。云雨夢的出現暗示了現實與幻想之間的差距,蕙蘭叢中歸去,則顯露出年少輕狂后的迷茫。最后的寒郊自轉蓬象征著他對世俗的無視和內心的迷茫。這首詩以簡練而深沉的語言展示了一個少年英雄的形象,同時也揭示了他內心的復雜和迷茫。
“不識寒郊自轉蓬”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ào nián
少年
wài qī píng qiāng dì yī gōng, shēng nián èr shí yǒu zhòng fēng.
外戚平羌第一功,生年二十有重封。
zhí dēng xuān shì chī tóu shàng,
直登宣室螭頭上,
héng guò gān quán bào wěi zhōng.
橫過甘泉豹尾中。
bié guǎn jué lái yún yǔ mèng, hòu mén guī qù huì lán cóng.
別館覺來云雨夢,后門歸去蕙蘭叢。
bà líng yè liè suí tián dòu, bù shí hán jiāo zì zhuàn péng.
灞陵夜獵隨田竇,不識寒郊自轉蓬。
“不識寒郊自轉蓬”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一東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