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愁情相與懸”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愁情相與懸”全詩
自明無月夜,強笑欲風天。
減粉與園籜,分香沾渚蓮。
徐妃久已嫁,猶自玉為鈿。
分類:
作者簡介(李商隱)

李商隱,字義山,號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詩人,祖籍河內(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陽,出生于鄭州滎陽。他擅長詩歌寫作,駢文文學價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詩人之一,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因詩文與同時期的段成式、溫庭筠風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稱為“三十六體”。其詩構思新奇,風格秾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和無題詩寫得纏綿悱惻,優美動人,廣為傳誦。但部分詩歌過于隱晦迷離,難于索解,至有“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之說。因處于牛李黨爭的夾縫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鄉沁陽(今河南焦作市沁陽與博愛縣交界之處)。作品收錄為《李義山詩集》。
《李花》李商隱 翻譯、賞析和詩意
《李花》
李徑獨來數,愁情相與懸。
自明無月夜,強笑欲風天。
減粉與園籜,分香沾渚蓮。
徐妃久已嫁,猶自玉為鈿。
中文譯文:
孤身走進李花的小徑,心中的憂愁與情感交織。明亮的月夜,卻只能勉強笑著,欲言又止。
減去粉黛的妝容,只有園中柔嫩的嫩芽,與清香沾濕了池塘上的蓮花。
徐妃已經嫁人多年,卻仍然心存希冀,將自己的玉石做成頭飾。
詩意和賞析:
《李花》是唐代詩人李商隱的一首短詩,表達了詩人內心的憂愁和情感。
詩中的李花象征著美麗而短暫的時光,詩人通過走進李花的小徑,抒發了內心的憂愁和情感。明亮的月夜使他無法隱藏內心的情感,只能勉強笑著。他減去了妝容,只有園中的嫩芽和蓮花能夠感受到他內心的柔情。最后,提到了徐妃已經過去很久,但她仍然留戀過去的美好,將自己珍貴的玉石作為頭飾。這與詩人的心情相呼應,表達了他在時間的流逝中感嘆美好短暫的同時,也希望能夠保留那些美好的回憶。
整首詩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內心的復雜情感,通過李花和徐妃兩個意象的呼應,展現了人生短暫而珍貴的美好。詩人通過描寫李花傳達了他對時間流逝的感慨,也將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使詩歌更加飽含詩人的思考和情感。
“愁情相與懸”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lǐ huā
李花
lǐ jìng dú lái shù, chóu qíng xiāng yǔ xuán.
李徑獨來數,愁情相與懸。
zì míng wú yuè yè, qiǎng xiào yù fēng tiān.
自明無月夜,強笑欲風天。
jiǎn fěn yǔ yuán tuò, fēn xiāng zhān zhǔ lián.
減粉與園籜,分香沾渚蓮。
xú fēi jiǔ yǐ jià, yóu zì yù wèi diàn.
徐妃久已嫁,猶自玉為鈿。
“愁情相與懸”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一先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