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峰前落照微”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十二峰前落照微”全詩
朝云暮雨長相接,猶自君王恨見稀。
月姊曾逢下彩蟾,傾城消息隔重簾。
已聞佩響知腰細,更辨弦聲覺指纖。
暮雨自歸山悄悄,秋河不動夜厭厭。
王昌且在墻東住,未必金堂得免嫌。
分類:
作者簡介(李商隱)

李商隱,字義山,號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詩人,祖籍河內(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陽,出生于鄭州滎陽。他擅長詩歌寫作,駢文文學價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詩人之一,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因詩文與同時期的段成式、溫庭筠風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稱為“三十六體”。其詩構思新奇,風格秾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和無題詩寫得纏綿悱惻,優美動人,廣為傳誦。但部分詩歌過于隱晦迷離,難于索解,至有“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之說。因處于牛李黨爭的夾縫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鄉沁陽(今河南焦作市沁陽與博愛縣交界之處)。作品收錄為《李義山詩集》。
《楚宮二首(后首一作天水閑話舊事)》李商隱 翻譯、賞析和詩意
《楚宮二首(后首一作天水閑話舊事)》是唐代詩人李商隱創作的一首詩,描繪了楚宮的景色和昔日的事情。下面是這首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十二峰前落照微,高唐宮暗坐迷歸。
朝云暮雨長相接,猶自君王恨見稀。
月姊曾逢下彩蟾,傾城消息隔重簾。
已聞佩響知腰細,更辨弦聲覺指纖。
暮雨自歸山悄悄,秋河不動夜厭厭。
王昌且在墻東住,未必金堂得免嫌。
詩意:
這首詩以描繪楚宮的景色以及昔日的事情為主題。詩中通過描繪峰前的微光、高唐宮的幽暗以及朝云暮雨的交接,表達了君王對自己往昔繁華的思念和追憶。詩人回憶起與月亮曾有過的相遇,但如今消息已經被重重簾幕隔絕,只能從佩響和弦聲中感覺到君王的細腰和纖指。最后,詩人用暮雨歸山和秋河不動的意象形容當前的寂寥和無動,暗示君王如今的寂寞和困境。詩尾提到了一個名叫王昌的人,暗示詩人在思念和追憶中暗自寄托了一些自己的心情。
賞析:
這首詩以詩人對楚宮的景色和昔日事情的描繪,以及對君王和現狀的反思和追憶,展現了一種哀怨和懷舊的情感。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隱喻,使詩詞充滿了詩意和想象力,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詩人通過描述景物和個別細節,表達了自己對往昔輝煌的思念和對現狀的頗多感慨,體現了唐代文人的豪情和對逝去時光的無盡懷念。整首詩用字精煉、形象生動,詩人的感情在文字中得到了充分表達。通過回憶和思考,詩人表現了自己對過去和現在的理解和思索,給人以深深的思考和共鳴。
“十二峰前落照微”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hǔ gōng èr shǒu hòu shǒu yī zuò tiān shuǐ xián huà jiù shì
楚宮二首(后首一作天水閑話舊事)
shí èr fēng qián luò zhào wēi, gāo táng gōng àn zuò mí guī.
十二峰前落照微,高唐宮暗坐迷歸。
zhāo yún mù yǔ zhǎng xiàng jiē, yóu zì jūn wáng hèn jiàn xī.
朝云暮雨長相接,猶自君王恨見稀。
yuè zǐ céng féng xià cǎi chán, qīng chéng xiāo xī gé zhòng lián.
月姊曾逢下彩蟾,傾城消息隔重簾。
yǐ wén pèi xiǎng zhī yāo xì,
已聞佩響知腰細,
gèng biàn xián shēng jué zhǐ xiān.
更辨弦聲覺指纖。
mù yǔ zì guī shān qiāo qiāo, qiū hé bù dòng yè yàn yàn.
暮雨自歸山悄悄,秋河不動夜厭厭。
wáng chāng qiě zài qiáng dōng zhù, wèi bì jīn táng dé miǎn xián.
王昌且在墻東住,未必金堂得免嫌。
“十二峰前落照微”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五微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