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雀如何鴆鳥媒”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青雀如何鴆鳥媒”全詩
羊權須得金條脫,溫嶠終虛玉鏡臺。
曾省驚眠聞雨過,不知迷路為花開。
有娀未抵瀛洲遠,青雀如何鴆鳥媒。
分類:
作者簡介(李商隱)

李商隱,字義山,號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詩人,祖籍河內(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陽,出生于鄭州滎陽。他擅長詩歌寫作,駢文文學價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詩人之一,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因詩文與同時期的段成式、溫庭筠風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稱為“三十六體”。其詩構思新奇,風格秾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和無題詩寫得纏綿悱惻,優美動人,廣為傳誦。但部分詩歌過于隱晦迷離,難于索解,至有“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之說。因處于牛李黨爭的夾縫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鄉沁陽(今河南焦作市沁陽與博愛縣交界之處)。作品收錄為《李義山詩集》。
《中元作》李商隱 翻譯、賞析和詩意
譯文:
絳節飄飖宮國來,
慶祝中元宴舉酬靈媒。
羊權須得金條脫,
溫嶠終虛玉鏡臺。
曾省驚眠聞雨過,
不知迷路為花開。
有娀未抵瀛洲遠,
青雀如何鴆鳥媒。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的作者是李商隱,他在唐代的時候寫下了這首詩。詩中描述了中元節時,祭祀和拜訪上清宮的情景。
第一句“絳節飄飖宮國來”,絳節是指用絳紅絲線做成的祭祀儀式中的帶子。飄飖表示飄揚、飛舞。宮國指的是上清宮,即天宮。整句話的意思是絳節隨風飄揚,上清宮的祭祀儀式開始。
第二句“中元朝拜上清回”,中元節是農歷七月十五日,是中國傳統的鬼節,人們在這一天舉行祭祀儀式,以慰祀亡靈。朝拜是指向上清宮行拜禮。回指的是回來,這里表示祭拜完之后返回。
第三句“羊權須得金條脫”,羊權是指祭祀中用來綁定祭品的繩子。金條是指繩子上的金飾。這句話的意思是羊權上的金飾必須拿下來。
第四句“溫嶠終虛玉鏡臺”,溫嶠是祭壇的名字,虛指的是虛空、空無。玉鏡臺是上清宮的寶座或寶殿之類的地方。這里表示祭祀儀式結束后,溫嶠空空如也,玉鏡臺無人坐。
第五句“曾省驚眠聞雨過”,曾省指的是曾經醒來。驚眠是指睡夢中被驚醒。雨過表示雨已經停了。這句話的意思是曾經在睡夢中被雨聲吵醒過。
第六句“不知迷路為花開”,不知表示不知道,迷路是指弄不清方向。花開表示花朵盛開。這句話意思是不知道是因為迷路還是因為花朵盛開而迷路了。
第七句“有娀未抵瀛洲遠”,有娀是指女媧修補天的地方。瀛洲是神話中的仙境。這句話表示還沒有到達瀛洲,路程還很遠。
第八句“青雀如何鴆鳥媒”,青雀是神話中傳說的一種鳥,具有毒害人的能力。鴆鳥是指能夠毒死人的鳥。這句話的意思是青雀怎么可能用來斡旋男女之間的關系。
整首詩描繪了中元節時祭祀上清宮的情景,表達了對于祭祀活動、宮殿的遺憾和對于未來遠方的向往之情。詩中使用了許多象征,如絳節、羊權、金條、玉鏡臺等,增加了詩歌的藝術性和神秘感。同時,通過對自然的描寫,詩中也傳達了對大自然的熱愛和敬畏之情。整首詩以意象豐富、文字優美的表達方式,表現了作者細膩的情感和對現實的思考。
“青雀如何鴆鳥媒”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hōng yuán zuò
中元作
jiàng jié piāo yáo gōng guó lái, zhōng yuán cháo bài shàng qīng huí.
絳節飄飖宮國來,中元朝拜上清回。
yáng quán xū de jīn tiáo tuō,
羊權須得金條脫,
wēn jiào zhōng xū yù jìng tái.
溫嶠終虛玉鏡臺。
céng shěng jīng mián wén yǔ guò, bù zhī mí lù wèi huā kāi.
曾省驚眠聞雨過,不知迷路為花開。
yǒu sōng wèi dǐ yíng zhōu yuǎn, qīng què rú hé zhèn niǎo méi.
有娀未抵瀛洲遠,青雀如何鴆鳥媒。
“青雀如何鴆鳥媒”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