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防啼與笑”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應防啼與笑”全詩
遽遣離琴怨,都由半鏡明。
應防啼與笑,微露淺深情。
分類:
作者簡介(李商隱)

李商隱,字義山,號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詩人,祖籍河內(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陽,出生于鄭州滎陽。他擅長詩歌寫作,駢文文學價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詩人之一,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因詩文與同時期的段成式、溫庭筠風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稱為“三十六體”。其詩構思新奇,風格秾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和無題詩寫得纏綿悱惻,優美動人,廣為傳誦。但部分詩歌過于隱晦迷離,難于索解,至有“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之說。因處于牛李黨爭的夾縫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鄉沁陽(今河南焦作市沁陽與博愛縣交界之處)。作品收錄為《李義山詩集》。
《代越公房妓嘲徐公主(一作代公主答)》李商隱 翻譯、賞析和詩意
《代越公房妓嘲徐公主》(一作《代公主答》)是唐代李商隱所作的一首詩。詩中通過房妓代越公房妓化身的妓女以及徐公主的對答,探討了人與情感的關系。
詩詞的中文譯文為:笑和哭兩者都不敢,幾乎要把聲音吞下去。匆忙離開琴聲的哀怨,都是源于半顆明亮的鏡子。要防范哭和笑,微微流露出淺深的情感。
這首詩詞刻畫了代越公房妓和徐公主之間的互動,以及妓女復雜的情感。詩中的“笑”和“哭”象征著人們對情感的不同表達方式。妓女想笑和哭,卻因為不敢或情感復雜而選擇壓抑自己的聲音。她快速地離開了她正在彈奏的琴,并通過一面半明半暗的鏡子來看自己。
“半鏡明”一句可以解讀為妓女看到自己的反射,看到了自己隱藏的情感爆發。這里鏡子的暗喻或可理解為心靈的清明,妓女看到自己隱藏的歡樂和悲傷。
最后兩句詩表達了作者的觀點:要小心控制笑和哭的情感,微微地流露出淺深的情感。作者通過這首詩教導人們在情感表達上要有所節制,不宜過度或壓抑自己的情感,而應適度流露出來。
這首詩采用了簡潔洗練的語言,以及豐富的意象和隱喻手法,既表達了妓女的情感,又表達了作者對情感表達的一種思考。整首詩通過對情感和控制的描繪,引發人們對情感和自我控制的思考和反思。
“應防啼與笑”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dài yuè gōng fáng jì cháo xú gōng zhǔ yī zuò dài gōng zhǔ dá
代越公房妓嘲徐公主(一作代公主答)
xiào tí jù bù gǎn, jī yù shì tūn shēng.
笑啼俱不敢,幾欲是吞聲。
jù qiǎn lí qín yuàn, dōu yóu bàn jìng míng.
遽遣離琴怨,都由半鏡明。
yīng fáng tí yǔ xiào, wēi lù qiǎn shēn qíng.
應防啼與笑,微露淺深情。
“應防啼與笑”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去聲十八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