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見茂陵樹”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立見茂陵樹”全詩
海底覓仙人,香桃如瘦骨。
紫鸞不肯舞,滿翅蓬山雪。
借得龍堂寬,曉出揲云發。
劉郎舊香炷,立見茂陵樹。
云孫帖帖臥秋煙,上元細字如蠶眠。
分類:
作者簡介(李商隱)

李商隱,字義山,號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詩人,祖籍河內(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陽,出生于鄭州滎陽。他擅長詩歌寫作,駢文文學價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詩人之一,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因詩文與同時期的段成式、溫庭筠風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稱為“三十六體”。其詩構思新奇,風格秾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和無題詩寫得纏綿悱惻,優美動人,廣為傳誦。但部分詩歌過于隱晦迷離,難于索解,至有“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之說。因處于牛李黨爭的夾縫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鄉沁陽(今河南焦作市沁陽與博愛縣交界之處)。作品收錄為《李義山詩集》。
《海上謠》李商隱 翻譯、賞析和詩意
海底覓仙人,香桃如瘦骨。
紫鸞不肯舞,滿翅蓬山雪。
借得龍堂寬,曉出揲云發。
劉郎舊香炷,立見茂陵樹。
云孫帖帖臥秋煙,上元細字如蠶眠。
《海上謠》是唐代詩人李商隱創作的一首詩。這首詩描繪了秋天的景象,以及人們對過去事物的回憶和對未來的展望。詩中通過對自然景觀的描繪,展示了李商隱獨特的情感和對生活的感慨。
詩中的桂水和江都是水流,桂水更寒冷,江水稍溫暖,用來描述秋天的寒冷。玉兔秋冷咽,借助玉兔這一虛構的形象,表達了秋天極寒的感覺。
第二句中的海底覓仙人,表達了詩人的寂寥之感,并渲染了秋天的寒冷和凄涼。香桃如瘦骨,形容了桃子的瘦弱和虛弱,進一步加強了寒冷的感覺。
第三、四句描述了紫鸞不肯舞,滿翅蓬山雪,描繪了紫鸞(一種傳說中的神鳥)在秋天不愿意起舞,它的羽毛仿佛是一片片雪花,增加了詩中的冷感和凄涼。
接著是借得龍堂寬,曉出揲云發,在寒冷的秋日里找到一處溫暖和寬敞的地方,欣賞著晨曦擴散的云霧,寫出了希望和溫暖之感。
劉郎舊香炷,立見茂陵樹,這兩句描述了詩人在茂陵樹下看到劉郎的舊時香炷,表達了對過去的懷念和對逝去時光的思念。
最后兩句,云孫帖帖臥秋煙,上元細字如蠶眠,以細蠶眠喻劉公墓前的字跡,表達了詩人對劉公的尊重和懷念之情。
總體來說,這首詩通過描繪寒冷的秋天景象,以及對過去回憶的描寫,表達了詩人的思鄉之情和對逝去時光的緬懷。同時,通過對自然景觀的描繪,詩人展示了自己的情感和對生活的感慨。
“立見茂陵樹”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ǎi shàng yáo
海上謠
guì shuǐ hán yú jiāng, yù tù qiū lěng yàn.
桂水寒于江,玉兔秋冷咽。
hǎi dǐ mì xiān rén, xiāng táo rú shòu gǔ.
海底覓仙人,香桃如瘦骨。
zǐ luán bù kěn wǔ, mǎn chì péng shān xuě.
紫鸞不肯舞,滿翅蓬山雪。
jiè dé lóng táng kuān, xiǎo chū dié yún fā.
借得龍堂寬,曉出揲云發。
liú láng jiù xiāng zhù, lì jiàn mào líng shù.
劉郎舊香炷,立見茂陵樹。
yún sūn tiē tiē wò qiū yān,
云孫帖帖臥秋煙,
shàng yuán xì zì rú cán mián.
上元細字如蠶眠。
“立見茂陵樹”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七麌 (仄韻) 去聲七遇 (仄韻) 去聲十五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