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高煙霧間”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高高煙霧間”全詩
宛宛鸞鶴處,高高煙霧間。
仙井今猶在,洪厓久不還。
金編莫我授,羽駕亦難攀。
檐際千峰出,云中一鳥閑。
縱觀窮水國,游思遍人寰。
勿復塵埃事,歸來且閉關。
分類:
作者簡介(張九齡)

張九齡(678-740) : 唐開元尚書丞相,詩人。字子壽,一名博物,漢族,韶州曲江(今廣東韶關市)人。長安年間進士。官至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后罷相,為荊州長史。詩風清淡。有《曲江集》。他是一位有膽識、有遠見的著名政治家、文學家、詩人、名相。他忠耿盡職,秉公守則,直言敢諫,選賢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趨炎附勢,敢與惡勢力作斗爭,為“開元之治”作出了積極貢獻。他的五言古詩,以素練質樸的語言,寄托深遠的人生慨望,對掃除唐初所沿習的六朝綺靡詩風,貢獻尤大。譽為“嶺南第一人”。
《登城樓望西山作》張九齡 翻譯、賞析和詩意
登城樓望西山作
城樓枕南浦,日夕顧西山。
宛宛鸞鶴處,高高煙霧間。
仙井今猶在,洪厓久不還。
金編莫我授,羽駕亦難攀。
檐際千峰出,云中一鳥閑。
縱觀窮水國,游思遍人寰。
勿復塵埃事,歸來且閉關。
中文譯文:
登上城樓俯瞰西山身,日出日落時眺望西山。宛如鸞鶴停歇的地方,高聳入云間的煙霧。仙井依然存在,洪厓金廟久未歸還。金色的編織仙絲繼承者不要我,乘坐羽駕也難攀登。房檐間千峰聳立,云霧中一只鳥悠閑飛翔。從這里俯瞰貧寒的水國,思緒游走于全世界。不再忙于塵埃紛擾的世事,回來就閉關修煉。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唐代張九齡的作品,通過描繪登上城樓望向西山的景象,表達了詩人追求寧靜、返璞歸真的心理狀態。
詩中的城樓、南浦、西山等地名以及宛宛、高高、仙井、洪厓等形容詞,烘托出了一幅優美壯麗的自然景色。詩人以城樓作為觀景的地點,將目光投向遙遠的西山,城樓枕著南浦給詩中增添了一種底蘊。鸞鶴的比喻表達了西山的高聳與秀美,而煙霧則使得山的形象更加神秘和遙遠。
接著,詩中以仙井、洪厓、金編、羽駕等意象,表達了詩人對于仙境的向往和追求。仙井和洪厓是傳說中的神奇景點,仙井代表了神秘而神奇的力量,而洪厓則象征著遠離塵囂的隱居之地。詩人希望得到金編、羽駕等象征仙境的財寶和乘坐工具,卻發現這些是不可及的,從而進一步強調了詩人渴望超脫塵世而又無法達到的心境。
詩的最后,詩人將目光從西山轉向城樓的檐際,表現出視野的千峰與一鳥的反差。繼而將視線抬升至云中,展現出一種超越凡塵的意境。整首詩通過對自然景色和內心狀態的描繪,表達了詩人的愿望和追求。
最后兩句“縱觀窮水國,游思遍人寰。勿復塵埃事,歸來且閉關。”表明了詩人追求寧靜和超脫紛爭的心態。詩人通過眺望西山,觀察人世間的種種彷徨和紛擾,最終選擇返璞歸真,回歸內心的修養,表達了對世俗之事的厭倦,同時也展現了對自我修煉的向往。
整首詩以自然景色為背景,通過抒發內心的愿望和情感,詩人成功地表達了對清靜、寧和的追求,展現了對超凡境界的向往與追逐,同時也反映了詩人對于現實世界的厭倦和對自省修養的重視。
“高高煙霧間”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dēng chéng lóu wàng xī shān zuò
登城樓望西山作
chéng lóu zhěn nán pǔ, rì xī gù xī shān.
城樓枕南浦,日夕顧西山。
wǎn wǎn luán hè chù, gāo gāo yān wù jiān.
宛宛鸞鶴處,高高煙霧間。
xiān jǐng jīn yóu zài, hóng yá jiǔ bù hái.
仙井今猶在,洪厓久不還。
jīn biān mò wǒ shòu, yǔ jià yì nán pān.
金編莫我授,羽駕亦難攀。
yán jì qiān fēng chū, yún zhōng yī niǎo xián.
檐際千峰出,云中一鳥閑。
zòng guān qióng shuǐ guó, yóu sī biàn rén huán.
縱觀窮水國,游思遍人寰。
wù fù chén āi shì, guī lái qiě bì guān.
勿復塵埃事,歸來且閉關。
“高高煙霧間”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五刪 (仄韻) 去聲十六諫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