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花啼露莫留春”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殘花啼露莫留春”全詩
若但掩關勞獨夢,寶釵何日不生塵。
分類:
作者簡介(李商隱)

李商隱,字義山,號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詩人,祖籍河內(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陽,出生于鄭州滎陽。他擅長詩歌寫作,駢文文學價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詩人之一,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因詩文與同時期的段成式、溫庭筠風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稱為“三十六體”。其詩構思新奇,風格秾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和無題詩寫得纏綿悱惻,優美動人,廣為傳誦。但部分詩歌過于隱晦迷離,難于索解,至有“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之說。因處于牛李黨爭的夾縫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鄉沁陽(今河南焦作市沁陽與博愛縣交界之處)。作品收錄為《李義山詩集》。
《殘花》李商隱 翻譯、賞析和詩意
《殘花》是唐代詩人李商隱所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我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殘花啼露莫留春,
尖發誰非怨別人。
若但掩關勞獨夢,
寶釵何日不生塵。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殘花的悲涼和落寞,暗示了作者自身憂傷的心境。詩中通過描繪殘花的狀態來表達人間世事無常,一切都在消逝的主題,以及作者對于自己逝去的青春和過去之事的懷念之情。詩中還隱喻著人生的無奈和感傷。
賞析:
詩的開篇兩句“殘花啼露莫留春,尖發誰非怨別人。”明確了詩的主題,描繪了凋零的殘花在露水中啼哭春天的悲涼景象,暗示了作者自身的哀愁情緒。這里的“尖發誰非怨別人”,表達了作者對于逝去之事的悔恨和自責。
接下來的兩句“若但掩關勞獨夢,寶釵何日不生塵。”則揭示了作者的孤獨和憂傷。掩關即閉上門窗,孤坐在屋內獨自沉思。勞獨夢則指作者疲勞的身心和寂寞的夢境。寶釵,則是指珍貴的玉飾,不生塵則暗示作者心中的愿望和希望。
整首詩以描繪凋零的花朵為主線,通過對花的人情化描寫,抒發了作者內心的哀傷和寂寞。詩詞簡短卻飽含深情,通過寥寥數語表達了作者的感慨和苦悶。這是一首以凋零花朵為喻的抒情詩,通過生動的形象描繪和暗示,喚起了讀者的共鳴。
“殘花啼露莫留春”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án huā
殘花
cán huā tí lù mò liú chūn, jiān fā shuí fēi yuàn bié rén.
殘花啼露莫留春,尖發誰非怨別人。
ruò dàn yǎn guān láo dú mèng, bǎo chāi hé rì bù shēng chén.
若但掩關勞獨夢,寶釵何日不生塵。
“殘花啼露莫留春”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一真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