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剪凌云一寸心”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忍剪凌云一寸心”全詩
皇都陸海應無數,忍剪凌云一寸心。
作者簡介(李商隱)

李商隱,字義山,號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詩人,祖籍河內(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陽,出生于鄭州滎陽。他擅長詩歌寫作,駢文文學價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詩人之一,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因詩文與同時期的段成式、溫庭筠風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稱為“三十六體”。其詩構思新奇,風格秾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和無題詩寫得纏綿悱惻,優美動人,廣為傳誦。但部分詩歌過于隱晦迷離,難于索解,至有“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之說。因處于牛李黨爭的夾縫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鄉沁陽(今河南焦作市沁陽與博愛縣交界之處)。作品收錄為《李義山詩集》。
初食筍呈座中翻譯及注釋
翻譯
幼嫩的籜,香美的苞——新筍剛出竹林。拿到於陵市中議價——貴重勝似黃金。
京城附近竹林多得無數,怎忍剪斷凌云的新筍一片心。
注釋
⑴嫩籜(tuò):鮮嫩的筍殼。籜,竹皮,筍殼。 香苞:藏于苞中之嫩筍。
⑵於陵:漢縣名,唐時為長山縣,今山東省鄒平縣東南。《元和郡縣志》卷十一《淄州》載:“淄州長山縣,本漢於陵地”。於:一作“五”。
⑶皇都:指京城長安。陸海:大片竹林。《漢書·地理志》:“秦地有鄠杜竹林,南山檀柘,號稱陸海,為九州膏腴。”鐘嶸《詩品》卷上:“余常言:‘陸才如海,潘才如江’”。“陸海”代指人有才。這句里的“陸海”本義當為竹林,暗喻人才眾多。
⑷凌云一寸心:謂嫩筍一寸,而有凌云之志。凌云:直上云霄,也形容志向崇高或意氣高超。此雙關語,以嫩筍喻少年。寸:一作“片”。
初食筍呈座中賞析
“嫩籜香苞初出林”,詩人起筆便細細描繪了初生之筍的形態。這樣殼嫩筍香的初生之筍,洋溢著勃勃的生機,只待春雨澆灌,即能昂揚九霄。“於陵論價貴如金”,很多人認為這句詩是詩人向座主的器重表示感謝。嫩筍要論價,是因為初生之筍鮮嫩可口,所以食者眾多,求者亦夥,因而在於陵這里的價格和黃金一樣貴重。“於陵”當屬泛指,代稱各地。詩人在這一句里已經點出一絲悲的意味。嫩筍正出林呢,怎么就要論價了,而且價值甚昂?但語氣終還是壓抑的,平緩的,冷靜的,客觀的。
“皇都陸海應無數,忍剪凌云一寸心”。詩的三、四兩句接著將這種悲哀之情渲染開去,推至頂峰才噴發而出。“凌云一寸心”,謂嫩筍一寸,而有凌云之志。這里是一個雙關語,喻人年少而有壯志。這兩句回答了對嫩筍“於陵論價”的另一個原因。那就是竹林茂盛,所以可以食筍,忍心“剪”去它凌云之心。卒章而詩人的一片哀憐之情也顯露出來。詩人痛惜嫩筍被食,喻人壯志未酬,這是一種悲哀;而聯系到詩人于大和六年(832年)赴京應舉不第,那么就還有另外一層意味了,就是或許是因為皇都長安里“人才”太多,所以他才下第的。可是“剪”去的是一寸凌云之心。一個“忍”字用得十分出色。忍者,忍心,實際上聯系到“凌云一寸心”看,作者表達的卻是“何忍”之意。意謂不要夭折嫩筍的凌云之志啊。悲己之不遇,痛上主之不識己,一片哀怨之情彌漫其間。 全詩以嫩筍比喻自己,嫩筍一寸而有凌云之志,詩人同樣如此,年少而胸懷大志。可悲哀的現實卻是嫩筍被食,凌云之志也夭折在初出林的時候。而詩人也一樣壯志未酬,空有“嫩籜香苞”美質,卻沒有了昂揚九霄的機會。既哀且怨之情充溢全詩。
全詩藝術風格哀怨纏綿,而深情難已,已經初步顯示出李商隱詩歌“深情綿邈”(劉熙載《藝概》)的藝術特色。 這樣哀怨的詩歌若出自一個中年或暮年人之手,當屬平常,可是創作它的卻是二十歲左右的李商隱。這正是少年壯志不言愁的黃金時段,可詩人看見鮮嫩的筍時不由而生 “忍剪凌云一寸心”的悲慨,詩也寫得哀怨纏綿。這就是很讓人詫異的事。事實上,“忍剪凌云一寸心”的悲慨里包蘊著詩人半生的際遇和一種 “先期零落”的憂愁意識。首先,家世孤苦,“淪賤艱虞多” (《安平公詩》),其高祖以來家境已衰落,祖輩幾代歷官均不過縣令。父祖輩又一再年壽不永,不到十歲時,父親去世。他隨母還鄉,過著清貧的生活。他在《祭裴氏姊文》就寫道:“及衣裳外除,旨甘是急,乃占數東甸,傭書販舂”。這是他清貧生活的生動寫照。此外,他生活的晚唐時代動蕩,藩鎮割據,宦官擅權,朋黨斗爭,農民起義不斷,而社會又講究勛閥門第觀念,而詩人自己“內無強勁,外乏因依”(《祭徐氏姊文》),也使他對自己的前途缺乏信心。這兩種因素結合在一起就使得詩人自小便表現出一種悲觀的情緒。十六歲時寫的《無題·八歲偷照鏡》便是一個很好的證明。該詩似寫一傷懷的女子,而句句實寫自己。“八歲偷照鏡”,著一“偷”字,寫出了其早熟,“長眉已能畫”,寫其早識。 “五歲誦經書,七歲弄筆硯”(《上崔華州書》),“十六著《才論》、《圣論》,以古文出諸公間”(《(樊南)甲集序》),也是如此;接著十歲能做裙,十二歲彈箏,表明這個女子的慧心蘭質,可接著卻是十四未嫁,“十五泣春風”了,轉向一層悲哀的境地。美質未遇良主,唯有相泣春風了。這種憂愁,王蒙先生稱之為“先期愁人”、“先期悲嘆”的“夭折意識”,可謂切中肯綮。李商隱這種“先期零落”的憂愁意識伴隨了他一生的詩歌創作。譬如:“浪笑榴花不及春,先期零落更愁人”(《回中牡丹為雨所敗二首》);看見早梅,也生悲慨:“為誰成早秀?不待作年芳”(《十一月中旬至扶風界見梅花》);而當林花開放,正當其盛時,卻又發出“重吟細把真無奈,已落猶開未放愁”(《即日》)的感嘆;看見“見說風流極,來當婀娜時”的垂柳他又會覺察到“忍放花如雪,青樓撲酒旗”(《贈柳》)的幻滅感。就算是茂盛青翠的高樹,他也會感到“一樹碧無情”(《蟬》)。總的說來,李商隱一生困頓,郁郁不得志,加之他的多愁善感,在詩歌創作上,總是要表現出那么一絲憂慮,或出之以典故,或結之以意象,來取得“深情綿邈”的審美感受。而把握他這種“先期零落”的憂愁意識,也是欣賞李商隱這首《初食筍呈座中》乃至他全部詩歌的鑰匙。
初食筍呈座中創作背景
《初食筍呈座中》是李商隱的早期作品,當作于唐文宗大和八年(834年)。李商隱大和七年(833年)到京師應試落第,遂東游鄭州、華州一帶。華州刺史崔戎送他到南山讀書。次年三月,崔戎調任兗海(今山東兗州西)觀察使,作者隨至兗州幕中,掌管章奏之事。此詩當是此時之作。劉學鍇、余恕誠的《李商隱詩歌集解》認為此詩也許是他“少年時代客游洛下等地時,于某顯宦席上所賦……自比‘嫩籜香苞’,亦弱冠少年口吻”。“忍剪凌云一寸心”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hū shí sǔn chéng zuò zhōng
初食筍呈座中
nèn tuò xiāng bāo chū chū lín, yú líng lùn jià zhòng rú jīn.
嫩籜香苞初出林,於陵論價重如金。
huáng dōu lù hǎi yīng wú shù, rěn jiǎn líng yún yī cùn xīn.
皇都陸海應無數,忍剪凌云一寸心。
“忍剪凌云一寸心”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二侵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