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秋風闊”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四海秋風闊”全詩
青辭木奴橘,紫見地仙芝。
四海秋風闊,千巖暮景遲。
向來憂際會,猶有五湖期。
分類:
作者簡介(李商隱)

李商隱,字義山,號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詩人,祖籍河內(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陽,出生于鄭州滎陽。他擅長詩歌寫作,駢文文學價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詩人之一,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因詩文與同時期的段成式、溫庭筠風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稱為“三十六體”。其詩構思新奇,風格秾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和無題詩寫得纏綿悱惻,優美動人,廣為傳誦。但部分詩歌過于隱晦迷離,難于索解,至有“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之說。因處于牛李黨爭的夾縫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鄉沁陽(今河南焦作市沁陽與博愛縣交界之處)。作品收錄為《李義山詩集》。
《陸發荊南始至商洛》李商隱 翻譯、賞析和詩意
陸發荊南始至商洛,
昔去真無奈,今還豈自知。
青辭木奴橘,紫見地仙芝。
四海秋風闊,千巖暮景遲。
向來憂際會,猶有五湖期。
這首詩詞是唐代文學家李商隱的作品。詩人在詩中講述了自己離開荊州南行,到達商洛的經歷和心情。
詩中的第一句“陸發荊南始至商洛”,表明詩人陸續從荊州南行,最終到達了商洛。接下來的兩句“昔去真無奈,今還豈自知”,表達了詩人離開故土的無奈和如今回歸的自知。
詩的下半部分描述了詩人在商洛的所見所感。其中“青辭木奴橘,紫見地仙芝”表明詩人看到了青翠的木奴橘和紫色的地仙芝,暗示商洛的景色秀美。接著,“四海秋風闊,千巖暮景遲”描繪了廣闊的海洋和千巖萬壑的景色,以及夕陽下的壯麗景象。
最后兩句“向來憂際會,猶有五湖期”表達了詩人一直以來的憂慮和期待,暗示著他對未來的期望和希冀。
整首詩的詩意是詩人借描繪自己離開故土、到達異地的經歷,表達出對現實生活的無奈和對未來的期待之情。通過描繪美麗的自然景色和詩人內心的情感,展示了一個旅途中的思考和感悟。這首詩詞以簡潔而富有意境的語言,通過對景物的描寫和詩人的情感反映出唐代文人的豪情和志向。
“四海秋風闊”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lù fā jīng nán shǐ zhì shāng luò
陸發荊南始至商洛
xī qù zhēn wú nài, jīn hái qǐ zì zhī.
昔去真無奈,今還豈自知。
qīng cí mù nú jú, zǐ jiàn dì xiān zhī.
青辭木奴橘,紫見地仙芝。
sì hǎi qiū fēng kuò, qiān yán mù jǐng chí.
四海秋風闊,千巖暮景遲。
xiàng lái yōu jì huì, yóu yǒu wǔ hú qī.
向來憂際會,猶有五湖期。
“四海秋風闊”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入聲七曷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