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斷平時翠輦過”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望斷平時翠輦過”全詩
金輿不返傾城色,玉殿猶分下苑波。
死憶華亭聞唳鶴,老憂王室泣銅駝。
天荒地變心雖折,若比陽春意未多。
分類:
作者簡介(李商隱)

李商隱,字義山,號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詩人,祖籍河內(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陽,出生于鄭州滎陽。他擅長詩歌寫作,駢文文學價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詩人之一,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因詩文與同時期的段成式、溫庭筠風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稱為“三十六體”。其詩構思新奇,風格秾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和無題詩寫得纏綿悱惻,優美動人,廣為傳誦。但部分詩歌過于隱晦迷離,難于索解,至有“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之說。因處于牛李黨爭的夾縫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鄉沁陽(今河南焦作市沁陽與博愛縣交界之處)。作品收錄為《李義山詩集》。
《曲江》李商隱 翻譯、賞析和詩意
曲江
望斷平時翠輦過,
空聞子夜鬼悲歌。
金輿不返傾城色,
玉殿猶分下苑波。
死憶華亭聞唳鶴,
老憂王室泣銅駝。
天荒地變心雖折,
若比陽春意未多。
中文譯文:
望著延平時常經過的翠輦,
如今已經不再出現,
只能聽到子夜里鬼魂的悲歌。
金馬車不再返回,
傾城的容顏蕩然無存,
玉殿僅存的影子也消散在下苑的波浪中。
回想起昔日在華亭的一聲白鶴的鳴叫,
我心中產生了死亡的感覺。
難舍對王室的憂慮,
我就像銅駝一般淚流滿面。
天地混然一片荒蕪變化,
我的心雖然屈曲,
但不比陽春多出半點柔情。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述了一個寂寞而滄桑的情景,表達了作者對時光流逝和人事變遷的感慨之情。
詩的前四句描繪了曾經繁華的景象已經消逝不見,只能在寂靜的夜晚聽到鬼魂的悲歌。延平時的翠輦、金輿和傾城的容顏都已經成為過去,留下的只有玉殿的影子在波瀾之中破碎散開。
接下來的兩句表達了作者通過回憶所感受到的死亡的危機感,以及對王室困境的憂慮。華亭是王室的象征,那聲白鶴的叫聲在作者心中仿佛傳遞出了死亡的信息。
最后兩句說天地變化,萬物荒蕪,雖然心靈受到一些創傷,
但作者認為自己并沒有失去對美好事物的渴望,依然懷揣著陽春般的溫柔和期待。
整首詩以寥寥數語勾勒出了時光流逝,人事易變的主題,展示了作者對世事無常的思考和對美好事物的追求。
“望斷平時翠輦過”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qǔ jiāng
曲江
wàng duàn píng shí cuì niǎn guò, kōng wén zǐ yè guǐ bēi gē.
望斷平時翠輦過,空聞子夜鬼悲歌。
jīn yú bù fǎn qīng chéng sè,
金輿不返傾城色,
yù diàn yóu fēn xià yuàn bō.
玉殿猶分下苑波。
sǐ yì huá tíng wén lì hè, lǎo yōu wáng shì qì tóng tuó.
死憶華亭聞唳鶴,老憂王室泣銅駝。
tiān huāng dì biàn xīn suī zhé, ruò bǐ yáng chūn yì wèi duō.
天荒地變心雖折,若比陽春意未多。
“望斷平時翠輦過”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
韻腳:(平韻) 下平五歌 (仄韻) 去聲二十一個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