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聞飄迥路”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才聞飄迥路”全詩
才聞飄迥路,旋見隔重城。
潭暮隨龍起,河秋壓雁聲。
只應惟宋玉,知是楚神名。
分類:
作者簡介(李商隱)

李商隱,字義山,號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詩人,祖籍河內(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陽,出生于鄭州滎陽。他擅長詩歌寫作,駢文文學價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詩人之一,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因詩文與同時期的段成式、溫庭筠風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稱為“三十六體”。其詩構思新奇,風格秾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和無題詩寫得纏綿悱惻,優美動人,廣為傳誦。但部分詩歌過于隱晦迷離,難于索解,至有“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之說。因處于牛李黨爭的夾縫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鄉沁陽(今河南焦作市沁陽與博愛縣交界之處)。作品收錄為《李義山詩集》。
《詠云》李商隱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詠云》
捧月三更斷,藏星七夕明。
才聞飄迥路,旋見隔重城。
潭暮隨龍起,河秋壓雁聲。
只應惟宋玉,知是楚神名。
中文譯文:
捧著天空中的明亮月光已到深夜分曉,
隱藏在天空中的星星在七夕夜晚閃爍明亮。
剛才聽見飄渺的旅程,轉眼間已看見遙遠的城市。
湖泊的暮色伴隨著巨龍的升起,大河秋天壯美的景色壓過雁鳴的聲音。
唯有宋玉才懂得,這云是楚國的神奇物質。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云的形象,表達了詩人對自然景色的贊美和對古代文人的敬仰。詩中,詩人將云的變幻多樣與人的心境進行了對比,既表達了對自然之美的稱贊,又表達了對人生命的感慨。詩人在描繪云的同時,融入了對楚國文人宋玉的敬仰,強調了詩人對古代文人的認同和敬重。整首詩清新雅致,表達了對自然之美和人文之美的融合與贊美。
“才聞飄迥路”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ǒng yún
詠云
pěng yuè sān gēng duàn, cáng xīng qī xī míng.
捧月三更斷,藏星七夕明。
cái wén piāo jiǒng lù, xuán jiàn gé zhòng chéng.
才聞飄迥路,旋見隔重城。
tán mù suí lóng qǐ, hé qiū yā yàn shēng.
潭暮隨龍起,河秋壓雁聲。
zhǐ yīng wéi sòng yù, zhī shì chǔ shén míng.
只應惟宋玉,知是楚神名。
“才聞飄迥路”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去聲七遇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