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岳樹陰”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悠悠岳樹陰”全詩
水色瀟湘闊,沙程朔漠深。
鹢舟時往復,鷗鳥恣浮沉。
更想逢歸馬,悠悠岳樹陰。
分類:
作者簡介(李商隱)

李商隱,字義山,號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詩人,祖籍河內(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陽,出生于鄭州滎陽。他擅長詩歌寫作,駢文文學價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詩人之一,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因詩文與同時期的段成式、溫庭筠風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稱為“三十六體”。其詩構思新奇,風格秾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和無題詩寫得纏綿悱惻,優美動人,廣為傳誦。但部分詩歌過于隱晦迷離,難于索解,至有“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之說。因處于牛李黨爭的夾縫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鄉沁陽(今河南焦作市沁陽與博愛縣交界之處)。作品收錄為《李義山詩集》。
《寄和水部馬郎中題興德驛,時昭義已平》李商隱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寄和水部馬郎中題興德驛,時昭義已平》的中文譯文如下:
仙郎倦去心,
鄭驛暫登臨。
水色瀟湘闊,
沙程朔漠深。
鹢舟時往復,
鷗鳥恣浮沉。
更想逢歸馬,
悠悠岳樹陰。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李商隱寫給水部馬郎中的信,表達了自己在途中的思念和眷念之情,并寄托了對歸鄉的向往和渴望。
詩人自稱“仙郎”表示自己是一個虛無縹緲的人,稱馬郎中為“仙郎倦去心”,暗喻仙郎已經錯過了回家的時機。而鄭驛則代表著別離的地方,詩人在此地“暫登臨”,意味著他只是短暫停留,心思總是回到故鄉。
詩中的水色和沙程反映了被峽谷和沙漠所環繞的行程,表達了詩人旅途的艱辛和茫然。鹢舟和鷗鳥的出現,則是一種對自由飛翔的向往和眷戀。
最后,詩人想象著歸鄉的馬,暗示了自己對回家的熱切期盼。他還提到了岳樹的陰涼,可以理解為他對家鄉的其中一種美好回憶和渴望。
整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展現了詩人對歸鄉的渴望和思念之情。通過對自然景色的描繪,詩人表達了自己旅途中的心境和感受,傳達了一種無法言喻的情感。詩詞描寫細膩,意境深遠,流露出一種清新脫俗的詩意。
“悠悠岳樹陰”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ì hé shuǐ bù mǎ láng zhōng tí xīng dé yì, shí zhāo yì yǐ píng
寄和水部馬郎中題興德驛,時昭義已平
xiān láng juàn qù xīn, zhèng yì zàn dēng lín.
仙郎倦去心,鄭驛暫登臨。
shuǐ sè xiāo xiāng kuò, shā chéng shuò mò shēn.
水色瀟湘闊,沙程朔漠深。
yì zhōu shí wǎng fù, ōu niǎo zì fú chén.
鹢舟時往復,鷗鳥恣浮沉。
gèng xiǎng féng guī mǎ, yōu yōu yuè shù yīn.
更想逢歸馬,悠悠岳樹陰。
“悠悠岳樹陰”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二侵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