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苑殘花別”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漢苑殘花別”全詩
惟看萬樹谷,不見一枝開。
水色饒湘浦,灘聲怯建溪。
淚流回月上,可得更猿啼。
分類:
作者簡介(李商隱)

李商隱,字義山,號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詩人,祖籍河內(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陽,出生于鄭州滎陽。他擅長詩歌寫作,駢文文學價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詩人之一,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因詩文與同時期的段成式、溫庭筠風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稱為“三十六體”。其詩構思新奇,風格秾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和無題詩寫得纏綿悱惻,優美動人,廣為傳誦。但部分詩歌過于隱晦迷離,難于索解,至有“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之說。因處于牛李黨爭的夾縫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鄉沁陽(今河南焦作市沁陽與博愛縣交界之處)。作品收錄為《李義山詩集》。
《龍丘途中》李商隱 翻譯、賞析和詩意
《龍丘途中》是唐代詩人李商隱的作品,詩中描繪了一個景色優美但令人傷感的場景。
漢苑殘花別,吳江盛夏來。
壯麗的漢苑殘花已經凋落,吳江的夏天已經到來。
惟看萬樹谷,不見一枝開。
只見到茂密的萬樹谷,但卻沒有一朵開放的花朵。
水色饒湘浦,灘聲怯建溪。
水的顏色如同湘江一樣豐富多彩,灘的聲音卻羞怯得像江河的支流。
淚流回月上,可得更猿啼。
我的淚水流向回到了月亮上,卻無法再聽到猿猴的聲音。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寂靜、凄美的景象,詩人在夏天的時候來到了龍丘,但他所看到的卻是一片荒蕪的景象。景色令人感到傷感,反映了詩人內心的孤獨和無奈。詩中運用對比和借景的手法,通過自然景色表達了詩人的情感和思緒。
“漢苑殘花別”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lóng qiū tú zhōng
龍丘途中
hàn yuàn cán huā bié, wú jiāng shèng xià lái.
漢苑殘花別,吳江盛夏來。
wéi kàn wàn shù gǔ, bú jiàn yī zhī kāi.
惟看萬樹谷,不見一枝開。
shuǐ sè ráo xiāng pǔ, tān shēng qiè jiàn xī.
水色饒湘浦,灘聲怯建溪。
lèi liú huí yuè shàng, kě dé gèng yuán tí.
淚流回月上,可得更猿啼。
“漢苑殘花別”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平
韻腳:(仄韻) 入聲九屑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