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爽氣歸縹帙”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爽氣歸縹帙”全詩
微風入桃徑,爽氣歸縹帙。
頻時苦風雪,就景理巾櫛。
樹暖高鳥來,窗閑曙云出。
鄉遙路難越,道蹇時易失。
欲靜又不能,東山負芝朮.
分類:
作者簡介(趙嘏)

趙嘏 , 字承佑, 楚州山陽(今江蘇省淮安市楚州區)人, 約生于憲宗元和元年(806). 年輕時四處游歷, 大和七年預省試進士下第, 留寓長安多年, 出入豪門以干功名, 其間似曾遠去嶺表當了幾年幕府。 后回江東, 家于潤州(今鎮江). 會昌四年進士及第, 一年后東歸。 會昌末或大中初復往長安, 入仕為渭南尉。 約宣宗大中六、七年(852、853)卒于任上。 存詩二百多首, 其中七律、七絕最多且較出色。
《書齋雪后》趙嘏 翻譯、賞析和詩意
《書齋雪后》是唐代趙嘏所寫的一首詩詞。詩意描繪了一位居住在書齋里的人,在大雪過后迎來了春天的喜悅和清新的空氣。詩人通過描寫微風吹過桃樹的小徑,樹上的鳥兒開始回來,窗外逐漸出現曙光的云彩,表達了他對春天的期待和喜愛。
這首詩詞通過門窗、樹木以及鳥兒等自然景象的變化,展示了寂靜的書齋里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詩人用一些關鍵詞如擁褐、春晴、微風、爽氣、樹暖、高鳥、窗閑、曙云等,營造了一種恢弘而寧靜的場景,讓讀者感受到了春天的溫暖和悅人心情。
詩詞的中文譯文可以大致如下:
擁褐坐茅檐,春晴喜初日。
微風入桃徑,爽氣歸縹帙。
頻時苦風雪,就景理巾櫛。
樹暖高鳥來,窗閑曙云出。
鄉遙路難越,道蹇時易失。
欲靜又不能,東山負芝朮。
賞析:
《書齋雪后》是一首以描繪自然景物為主題的詩詞,通過描寫春天的到來和大自然的變化,表達了詩人內心的喜悅和對自然的敬畏之情。詩人運用生動的形象和詳細的描寫,將讀者帶入了一個安靜而寧謐的場景,讓人感受到了清新和愉悅的氣息。
詩中暗含了一種對于生活的態度,詩人在書齋里盡情享受春天的美好,卻又意識到自身的限制和束縛。詩詞的結尾“欲靜又不能,東山負芝朮”,抒發了詩人對內心深處“靜”與“動”之間的矛盾,以及對于鄉愁和道路艱辛的思考。
整體而言,《書齋雪后》以優美的描寫和深刻的意境給人以美的享受與思考,展示了詩人對于自然的感悟和對于生活的思考,是一首優秀的詩詞作品。
“爽氣歸縹帙”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ū zhāi xuě hòu
書齋雪后
yōng hè zuò máo yán, chūn qíng xǐ chū rì.
擁褐坐茅檐,春晴喜初日。
wēi fēng rù táo jìng, shuǎng qì guī piāo zhì.
微風入桃徑,爽氣歸縹帙。
pín shí kǔ fēng xuě, jiù jǐng lǐ jīn zhì.
頻時苦風雪,就景理巾櫛。
shù nuǎn gāo niǎo lái, chuāng xián shǔ yún chū.
樹暖高鳥來,窗閑曙云出。
xiāng yáo lù nán yuè, dào jiǎn shí yì shī.
鄉遙路難越,道蹇時易失。
yù jìng yòu bù néng, dōng shān fù zhī shù.
欲靜又不能,東山負芝朮.
“爽氣歸縹帙”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入聲四質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