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足柳遮寺”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洗足柳遮寺”全詩
錫隨山鳥動,經附海船回。
洗足柳遮寺,坐禪花委苔。
惟將一童子,又欲過天臺。
分類:
作者簡介(趙嘏)

趙嘏 , 字承佑, 楚州山陽(今江蘇省淮安市楚州區)人, 約生于憲宗元和元年(806). 年輕時四處游歷, 大和七年預省試進士下第, 留寓長安多年, 出入豪門以干功名, 其間似曾遠去嶺表當了幾年幕府。 后回江東, 家于潤州(今鎮江). 會昌四年進士及第, 一年后東歸。 會昌末或大中初復往長安, 入仕為渭南尉。 約宣宗大中六、七年(852、853)卒于任上。 存詩二百多首, 其中七律、七絕最多且較出色。
《贈金剛三藏(一作許渾詩)》趙嘏 翻譯、賞析和詩意
贈金剛三藏(一作許渾詩)
心法云無住,
流沙歸復來。
錫隨山鳥動,
經附海船回。
洗足柳遮寺,
坐禪花委苔。
惟將一童子,
又欲過天臺。
譯文:
贈送給金剛三藏(一作許渾詩)
心法飄忽無著,
如同流沙去來復歸。
錫杖隨山鳥一起飛舞,
佛經伴隨海上船只歸回。
洗凈雙足走進遮蔽寺廟的柳樹下,
坐在坐禪的花朵上,寺廟的苔蘚盈盈。
只有一個小童子,
卻又想要走過天臺。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寫的是作者贈送給金剛三藏(也有一作許渾)的詩,表達了對修行者的贊賞和欣賞。
詩中的“心法云無住,流沙歸復來”描繪了修行者的心境,他們的心法變幻莫測,如同流沙無法停留,經歷了迷茫和歸復的過程。
“錫隨山鳥動,經附海船回”描述了修行者離開山洞,隨著飛鳥起舞,佛經隨著海船歸回。這里的山鳥和海船象征著修行者的行動,他們不斷地通行于不同的地方,傳播佛法。
“洗足柳遮寺,坐禪花委苔”描繪了修行者在寺廟中洗凈腳足,坐在盈盈苔蘚上的情景。這里的寺廟、柳樹和花朵都象征著寧靜和安逸,顯示了修行者對內心的寧靜和平和。
最后兩句“惟將一童子,又欲過天臺”展示了作者對修行者的贊美之情。童子象征著純真和天真,他們追求更高的層次,用欣賞的眼光看待修行之路。
總體而言,這首詩詞贊美了修行者的心境和修行之路,表達了對純真和追求的助力。同時也抒發了作者對修行者的敬佩之情。
“洗足柳遮寺”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èng jīn gāng sān zàng yī zuò xǔ hún shī
贈金剛三藏(一作許渾詩)
xīn fǎ yún wú zhù, liú shā guī fù lái.
心法云無住,流沙歸復來。
xī suí shān niǎo dòng, jīng fù hǎi chuán huí.
錫隨山鳥動,經附海船回。
xǐ zú liǔ zhē sì, zuò chán huā wěi tái.
洗足柳遮寺,坐禪花委苔。
wéi jiāng yī tóng zǐ, yòu yù guò tiān tāi.
惟將一童子,又欲過天臺。
“洗足柳遮寺”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四寘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