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臺長告見男兒”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柏臺長告見男兒”全詩
竹馬迎呼逢稚子,柏臺長告見男兒。
花飄舞袖樓相倚,角送歸軒客盡隨。
獨有賤夫懷感激,十年兩地負恩知。
分類:
作者簡介(趙嘏)

趙嘏 , 字承佑, 楚州山陽(今江蘇省淮安市楚州區)人, 約生于憲宗元和元年(806). 年輕時四處游歷, 大和七年預省試進士下第, 留寓長安多年, 出入豪門以干功名, 其間似曾遠去嶺表當了幾年幕府。 后回江東, 家于潤州(今鎮江). 會昌四年進士及第, 一年后東歸。 會昌末或大中初復往長安, 入仕為渭南尉。 約宣宗大中六、七年(852、853)卒于任上。 存詩二百多首, 其中七律、七絕最多且較出色。
《抒懷上歙州盧中丞宣州杜侍郎》趙嘏 翻譯、賞析和詩意
《抒懷上歙州盧中丞宣州杜侍郎》是一首唐代的詩詞,作者是趙嘏。該詩描述了詩人對兩位官員的敬佩和思念之情。
中文譯文:
東方的珍珠般的履物和旌旗,
都只是短暫的登上宣州的朝廷。
竹馬迎接并相互呼喊著年少的兒子,
柏臺長久地告知了男子身份。
繁花飄舞,袖子倚在樓上,
牛角送行,歸軒的客人盡皆隨從。
只有我這個卑微的丈夫,
帶著感激之情,懷念著相思之恩。
十年來,我們兩地相隔,卻共同承擔了恩情。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作者對于兩位官員的敬佩和思念之情。詩中通過描寫珍珠履物和旌旗的短暫登上朝廷,以及竹馬呼喚和告知男子身份的柏臺,表達了作者對于兩位官員在官場上的輝煌和才華的贊賞。同時,通過描寫花飄舞、袖子倚在樓上以及歸軒的客人隨行牛角,表達了詩人對于兩位官員離別時的傷感和思念之情。最后,作者表達了自己作為一個卑微的丈夫,十年來與兩位官員相隔兩地,卻共同承擔了某種恩情的感激。
賞析:
這首詩以細膩的語言描繪了作者對于兩位官員的敬佩和思念之情,妙用景物和意象來表達感激和相思之情。詩中通過珍珠履物和旌旗的短暫登上朝廷的描寫,一方面贊揚了兩位官員的才華和功績,另一方面也表達了官場上得志并不穩定的現實。而竹馬呼喚和告知男子身份的柏臺,則呈現了經得起歲月考驗的友誼和對于男子身份的追求。最后,詩人通過花飄舞、袖子倚在樓上以及歸軒的客人隨行牛角的描寫,表達了離別時的傷感和思念之情,以及對于兩位官員離別時的深深懷念。整首詩寫意鮮明,情感真摯,表達了作者對于兩位官員的崇敬和感激之情,同時也描述了作者由于距離而分隔的思念和懷念之情。
“柏臺長告見男兒”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ū huái shàng shè zhōu lú zhōng chéng xuān zhōu dù shì láng
抒懷上歙州盧中丞宣州杜侍郎
dōng lái zhū lǚ yǔ jīng qí, qián zhě dēng cháo yì yī shí.
東來珠履與旌旗,前者登朝亦一時。
zhú mǎ yíng hū féng zhì zǐ,
竹馬迎呼逢稚子,
bǎi tái cháng gào jiàn nán ér.
柏臺長告見男兒。
huā piāo wǔ xiù lóu xiāng yǐ, jiǎo sòng guī xuān kè jǐn suí.
花飄舞袖樓相倚,角送歸軒客盡隨。
dú yǒu jiàn fū huái gǎn jī, shí nián liǎng dì fù ēn zhī.
獨有賤夫懷感激,十年兩地負恩知。
“柏臺長告見男兒”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