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上風流庾使君”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樓上風流庾使君”全詩
目前已是陵陽路,回首叢山滿眼云。
晚樹蕭蕭促織愁,風簾似水滿床秋。
千山不礙笙歌月,誰伴羊公上夜樓。
分類:
作者簡介(趙嘏)

趙嘏 , 字承佑, 楚州山陽(今江蘇省淮安市楚州區)人, 約生于憲宗元和元年(806). 年輕時四處游歷, 大和七年預省試進士下第, 留寓長安多年, 出入豪門以干功名, 其間似曾遠去嶺表當了幾年幕府。 后回江東, 家于潤州(今鎮江). 會昌四年進士及第, 一年后東歸。 會昌末或大中初復往長安, 入仕為渭南尉。 約宣宗大中六、七年(852、853)卒于任上。 存詩二百多首, 其中七律、七絕最多且較出色。
《發新安后途中寄盧中丞二首》趙嘏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中文譯文:
《發新安后途中寄盧中丞二首》
樓上的風流庾使君,
笙歌曾經在這里醉過。
現在我已經走到陵陽路,
回頭望去,滿眼都是云。
晚上,樹林里的聲音嚶嚶,
加快了我編織愁思的步伐。
風簾像水,漫滿了秋天的床,
千山也不能擋住笙歌和月光。
誰能作伴,和羊公一起上夜樓呢?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趙嘏在旅途中寄給盧中丞的,描述了他在路上對新安庾使君的思念和對景色的感受。
詩的前半部分描繪了庾使君風流豪放、以笙歌醉樂為樂的行為,通過描述庾使君在樓上歡樂的場景,表達了趙嘏對他的思念之情。
詩的后半部分描寫了趙嘏行進過程中看到的景色。他已經走到了陵陽路,在回頭看的時候,滿眼都是云,形容了景色的美麗和壯觀。
晚上,樹林里的聲音嚶嚶作響,加快了趙嘏思念之情的步伐,同時也表達了他的寂寞和憂愁。
風簾像水,滿床都是秋天的景色,這是作者對自然景色的描繪,也暗示了他內心的孤寂和沉思。
盡管千山隔開了他和笙歌以及月光,但這并不能阻擋他的思念和對美好的向往。詩中以羊公為代表,暗示了詩人希望能有一個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欣賞美景。
整首詩以景物描寫為主,展現了作者在旅途中的情感和對美景的贊美,流露出對逝去的快樂時光和對未來的期盼與向往,并通過詩中的人物形象和景色描繪,傳達了作者對友誼和歡樂的向往和思念之情。
“樓上風流庾使君”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fā xīn ān hòu tú zhōng jì lú zhōng chéng èr shǒu
發新安后途中寄盧中丞二首
lóu shàng fēng liú yǔ shǐ jūn, shēng gē céng zuì cǐ zhōng wén.
樓上風流庾使君,笙歌曾醉此中聞。
mù qián yǐ shì líng yáng lù, huí shǒu cóng shān mǎn yǎn yún.
目前已是陵陽路,回首叢山滿眼云。
wǎn shù xiāo xiāo cù zhī chóu, fēng lián shì shuǐ mǎn chuáng qiū.
晚樹蕭蕭促織愁,風簾似水滿床秋。
qiān shān bù ài shēng gē yuè, shuí bàn yáng gōng shàng yè lóu.
千山不礙笙歌月,誰伴羊公上夜樓。
“樓上風流庾使君”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二文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