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波東去海茫茫”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晚波東去海茫茫”全詩
弄玉已歸蕭史去,碧樓紅樹倚斜陽。
分類:
作者簡介(趙嘏)

趙嘏 , 字承佑, 楚州山陽(今江蘇省淮安市楚州區)人, 約生于憲宗元和元年(806). 年輕時四處游歷, 大和七年預省試進士下第, 留寓長安多年, 出入豪門以干功名, 其間似曾遠去嶺表當了幾年幕府。 后回江東, 家于潤州(今鎮江). 會昌四年進士及第, 一年后東歸。 會昌末或大中初復往長安, 入仕為渭南尉。 約宣宗大中六、七年(852、853)卒于任上。 存詩二百多首, 其中七律、七絕最多且較出色。
《經王先生故居》趙嘏 翻譯、賞析和詩意
中文譯文:
經王先生故居
晚波東去海茫茫,
誰識蓬山不死鄉。
弄玉已歸蕭史去,
碧樓紅樹倚斜陽。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趙嘏寫給王先生故居的一首詩,通過描繪景色和抒發情感,表達了對王先生的贊美和思念之情。
詩中說晚波(指太陽)東去,海茫茫,形容遠離家鄉的王先生如同一個獨自面對遼闊海洋的人。誰能認識這個遠離家鄉的地方非死不歸的心靈的故鄉?這里的“蓬山”指的是王先生所在的地方,也象征著他的個人精神世界。
詩的下半部分,表達了對王先生的思念和寄托。詩人說“弄玉已歸蕭史去”,意思是王先生可能是一個琴棋書畫俱佳的才子,他的才華在蕭史(指文學界)中得到認可和贊賞,已經離開這里,遠赴他鄉。而“碧樓紅樹倚斜陽”,表達了詩人的思念之情。碧樓和紅樹都是景色上的描繪,倚斜陽則是暮色西下的景象,營造出一種凄美的氛圍。
整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描繪了詩人對王先生的思念之情,通過景物和抒發感情的手法,展現了對友誼和離別的深沉思考。這首詩不僅有著獨特的意境和韻味,也展現了唐代文人的豪放情懷和深沉思索。
“晚波東去海茫茫”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īng wáng xiān shēng gù jū
經王先生故居
wǎn bō dōng qù hǎi máng máng, shuí shí péng shān bù sǐ xiāng.
晚波東去海茫茫,誰識蓬山不死鄉。
nòng yù yǐ guī xiāo shǐ qù, bì lóu hóng shù yǐ xié yáng.
弄玉已歸蕭史去,碧樓紅樹倚斜陽。
“晚波東去海茫茫”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七陽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