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靜寒光遠”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林靜寒光遠”全詩
馀鐘催鳥絕,積雪阻僧期。
林靜寒光遠,天陰曙色遲。
今夕復何夕,人謁去難追。
分類:
作者簡介(馬戴)
《集宿姚殿中宅期僧無可不至》馬戴 翻譯、賞析和詩意
《集宿姚殿中宅期僧無可不至》,唐代馬戴所作,詩情描述了在姚殿宅中的宴會上,宴會已經結束,但是僧人卻不能離去,因為積雪堵塞了道路。寂靜的林間,寒光透過樹梢,天色陰沉,黎明的曙光遲遲未現。作品以簡潔的語言和平淡的描述,傳達出一種急迫而無法解脫的情感。
詩歌的中文譯文:
殿中日相命,
開尊話舊時。
馀鐘催鳥絕,
積雪阻僧期。
林靜寒光遠,
天陰曙色遲。
今夕復何夕,
人謁去難追。
這首詩歌表達了一個特定場景下的情感和氛圍。詩人在姚殿中宅進行了一次宴會,但是因為積雪的原因,貴客離去變得困難。整個宴會已經結束,夜晚漸漸深沉,卻仍有僧人無法離去。
詩歌中的“殿中日相命”表明宴會已經結束,人們應該告辭回家,但由于某種原因無法如愿離去。詩人使用了“開尊話舊時”描繪宴會的盛況,意味著重要的人物或重要事件的發生。詩歌中的“馀鐘催鳥絕”描繪了夜晚的靜謐,鐘聲似乎在迫使鳥兒停止歌唱,象征著時間的緊迫。
接著,詩人寫道:“積雪阻僧期”,用簡單的語言描述了僧人無法離去的原因。積雪成為一道難以逾越的障礙物,阻礙了僧人的行路。詩歌中的“林靜寒光遠,天陰曙色遲”描繪了冬季林中的獨特景象,冷靜深沉的光線透過樹木,映照在雪地上,與天空的昏沉形成對比。曙色遲延,意味著黎明的到來緩慢而艱難。
最后兩句“今夕復何夕,人謁去難追”,表達了詩人無法理解當前的情況,宴會已經圓滿結束,但僧人卻無法順利離去。這種無法自拔的感覺使詩人感到困惑和無奈。整首詩歌通過對具體情境的描寫,傳達出一種急迫而無法解脫的情感,營造出一種寂靜、凄涼的氛圍。
“林靜寒光遠”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í sù yáo diàn zhōng zhái qī sēng wú kě bù zhì
集宿姚殿中宅期僧無可不至
diàn zhōng rì xiāng mìng, kāi zūn huà jiù shí.
殿中日相命,開尊話舊時。
yú zhōng cuī niǎo jué, jī xuě zǔ sēng qī.
馀鐘催鳥絕,積雪阻僧期。
lín jìng hán guāng yuǎn, tiān yīn shǔ sè chí.
林靜寒光遠,天陰曙色遲。
jīn xī fù hé xī, rén yè qù nán zhuī.
今夕復何夕,人謁去難追。
“林靜寒光遠”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三阮 (仄韻) 去聲十四愿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