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向世間行”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絕向世間行”全詩
薙草因逢藥,移花便得鶯。
甘貧原是道,苦學不為名。
莫怪蒼髭晚,無機任世情。
分類:
作者簡介(薛能)
薛能(817?-880?)晚唐著名詩人。《郡齋讀書志》、《唐詩紀事》、《唐詩品匯》、《唐才子傳》均載:“能,字太拙,汾州人(今山西汾陽一帶)。”仕宦顯達,官至工部尚書。時人稱其“詩古賦縱橫,令人畏后生”。唐人交游之風盛行。薛能一生仕宦他鄉,游歷眾多地方,詩多寄送贈答、游歷登臨之作。晚唐一些著名詩人多與有詩與其唱和。
《贈隱者》薛能 翻譯、賞析和詩意
《贈隱者》是唐代薛能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門前雖有小路,卻已經斷絕通往世界。剃去草木為藥,移植鮮花引來了黃鶯。忍受貧窮原本是一種修行,苦心學習并非追求名利。不要怪老年才有灰白的胡須,我心中沒有世俗的紛擾。
詩意:
這首詩詞描述了作者與一個隱士的相遇,表達了隱居與修行的生活態度。詩中隱士拒絕了通往世界的小路,以顯示他獨立于世的態度。他通過修掉草木來尋找藥物,移植鮮花來吸引黃鶯,這展示了他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活方式。他寧愿忍受貧窮,也不追求名利,體現了他對物質追求的超然態度。他并不在意晚年的胡須變白,因為他的內心已經遠離了塵世的紛擾。
賞析:
《贈隱者》以簡潔明了的語言展示了隱士的生活態度和修行方式。詩中描繪了一個獨立自足、遠離世俗的人物形象。他通過剃草為藥、移植花卉來吸引鳥兒,表達了他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能力和對生活的安寧追求。他執著于修行,不為追求名利而苦學,體現了他對精神追求的堅守。詩中的隱士不為世間所動,不關心世俗的紛爭,他淡泊名利,追求內心的寧靜。整首詩以簡練的文字,表達了作者對隱士生活方式的贊賞和對物質追求的批判。
這首詩詞的意境清新,用簡潔的語言揭示了隱士的修行態度,反映了作者對隱居生活的向往。它飽含著對人們內心世俗追求的反思,呼喚人們追求內心寧靜與真實的精神境界。同時,這首詩詞也反映了唐代士人的崇尚精神追求的價值觀念。
“絕向世間行”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èng yǐn zhě
贈隱者
mén qián suī yǒu jìng, jué xiàng shì jiān xíng.
門前雖有徑,絕向世間行。
tì cǎo yīn féng yào, yí huā biàn dé yīng.
薙草因逢藥,移花便得鶯。
gān pín yuán shì dào, kǔ xué bù wéi míng.
甘貧原是道,苦學不為名。
mò guài cāng zī wǎn, wú jī rèn shì qíng.
莫怪蒼髭晚,無機任世情。
“絕向世間行”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七陽 (平韻) 下平八庚 (仄韻) 上聲二十四迥 (仄韻) 去聲二十四敬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