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里欲何待”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帝里欲何待”全詩
不能安舊隱,都屬擾明時。
違理須齊辱,雄圖豈藉知。
縱橫悉已誤,斯語是吾師。
得官殊未喜,失計是忘愁。
不是無心速,焉能有自由。
涼風盈夏扇,蜀茗半形甌。
笑向權門客,應難見道流。
分類:
作者簡介(薛能)
薛能(817?-880?)晚唐著名詩人。《郡齋讀書志》、《唐詩紀事》、《唐詩品匯》、《唐才子傳》均載:“能,字太拙,汾州人(今山西汾陽一帶)。”仕宦顯達,官至工部尚書。時人稱其“詩古賦縱橫,令人畏后生”。唐人交游之風盛行。薛能一生仕宦他鄉,游歷眾多地方,詩多寄送贈答、游歷登臨之作。晚唐一些著名詩人多與有詩與其唱和。
《夏日青龍寺尋僧二首》薛能 翻譯、賞析和詩意
《夏日青龍寺尋僧二首》是一首唐代薛能創作的詩歌,詩人在詩中表達了對現實社會的不滿與迷茫,并借助青龍寺尋找僧人的場景,表現了對自由和道路的追尋。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帝里欲何待,人間無闕遺。
不能安舊隱,都屬擾明時。
違理須齊辱,雄圖豈藉知。
縱橫悉已誤,斯語是吾師。
得官殊未喜,失計是忘愁。
不是無心速,焉能有自由。
涼風盈夏扇,蜀茗半形甌。
笑向權門客,應難見道流。
詩意:
詩人以尋找僧人為景,暗指對自由與道路的探尋。他對當時的社會現實感到困惑和迷茫,認為在封建社會中無法找到真正的自由和道路。他批評了當時的社會風氣,認為官場紛爭和私欲的泛濫給社會帶來了困擾和痛苦。
賞析:
薛能以尋找僧人的行動作為詩歌的背景,凸顯了他對當時社會的不滿和迷茫。詩中反復使用了“違理”“豈藉知”等詞語,表達了對社會現象的不滿和對生活的困惑。他批評了當時權力和地位對人的束縛,認為人們無法追求真正的自由和道路。通過描寫涼風和蜀茗,詩人試圖通過對自然景色的描繪來逃離現實的困擾,但最后卻將目光投向權門客,他表示理想和道路并不容易找到。整首詩筆調清新,意境深遠,展示了詩人對現實社會的反思和追求自由與道路的渴望。
“帝里欲何待”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ià rì qīng lóng sì xún sēng èr shǒu
夏日青龍寺尋僧二首
dì lǐ yù hé dài, rén jiān wú quē yí.
帝里欲何待,人間無闕遺。
bù néng ān jiù yǐn, dōu shǔ rǎo míng shí.
不能安舊隱,都屬擾明時。
wéi lǐ xū qí rǔ, xióng tú qǐ jí zhī.
違理須齊辱,雄圖豈藉知。
zòng héng xī yǐ wù, sī yǔ shì wú shī.
縱橫悉已誤,斯語是吾師。
dé guān shū wèi xǐ, shī jì shì wàng chóu.
得官殊未喜,失計是忘愁。
bú shì wú xīn sù, yān néng yǒu zì yóu.
不是無心速,焉能有自由。
liáng fēng yíng xià shàn, shǔ míng bàn xíng ōu.
涼風盈夏扇,蜀茗半形甌。
xiào xiàng quán mén kè, yīng nán jiàn dào liú.
笑向權門客,應難見道流。
“帝里欲何待”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賄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