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似龍行不敢行”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不似龍行不敢行”全詩
金埒未登嘶若是,鹽車猶駕瘦何驚。
難逢王濟知音癖,欲就燕昭買駿名。
早晚飛黃引同皂,碧云天上作鸞鳴。
分類:
作者簡介(韓琮)

韓琮[唐](約公元八三五年前后在世)字成封,(唐詩紀事作代封,此從新唐書藝文志注及唐才子傳)里居及生卒年均不詳,約唐文宗太和末前后在世。有詩名。長慶四年,(公元八二四年)登進士第。初為陳許節度判官。后歷中書舍人。大中中,(公元八五三年)仕至湖南觀察使。琮著有詩集一卷,《新唐書藝文志》傳于世。生卒不祥,于唐宣宗時出為湖南觀察使,大中十二年(858)被都將石載順等驅逐,之后,唐宣宗不但不派兵增援,支持韓琮消滅叛將,反而另派右金吾將軍蔡襲代韓為湖南觀察使,把韓琮這個逐臣拋棄了。此后失官,無聞。
《詠馬》韓琮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詠馬》是唐代韓琮所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詞描寫了馬的美麗和雄偉,表達了對卓越馬匹的贊美和敬畏。
詠馬
曾經伯樂識長鳴,
不似龍行不敢行。
金埒未登嘶若是,
鹽車猶駕瘦何驚。
難逢王濟知音癖,
欲就燕昭買駿名。
早晚飛黃引同皂,
碧云天上作鸞鳴。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詠馬
曾經伯樂能夠辨別長鳴,
它不像龍般自信地行進。
金面才剛探出未嘶嘯,
鹽車雖然駕馭其上未遭驚。
很難找到像王濟一樣明癖的知音,
欲前往燕昭購買優秀馬兒的名聲。
早晚將會乘上飛黃馬,
在碧云天空中奏鸞鳴的旋律。
這首詩詞以伯樂辨馬為開頭,表達了作者對伯樂的羨慕和景仰之情。伯樂是古代傳說中以辨別馬才聞名的人物,他可以通過馬的鳴叫聲來判斷它的品質。接著,詩詞描述了一匹出色的馬,它如龍般威武且自信地行進,在未發出歡呼的情況下已經讓人感到驚嘆。詩人用“金面”來形容馬的剛毅威武。在詩的下半部分,詩人提到了王濟和燕昭,都是司馬遷所著《史記》中的人物,他們對馬匹有著深入的了解和敏銳的洞察力。詩人表示自己希望能夠擁有一匹優秀的馬,并表達了對馬匹品質的向往。最后,詩人想象自己將會乘上這匹卓越的馬,在藍天上引發鸞鳴般的喧響,以表達他對馬匹的贊美和敬畏之情。
通過這首詩詞,我們可以感受到韓琮對卓越馬匹的向往和敬佩之情。他通過形象生動的描寫以及對傳說中伯樂的贊美,將馬的美麗和雄偉展現出來。詩中也透露了作者對卓越馬匹所能帶來的榮耀和崇高地位的向往,也表達了對馬匹真正價值的理解和理解的渴望。整體上,這首詩詞展示了作者對美好的事物的追求和對卓越品質的崇敬,同時也表達了對傳統文化中偉大人物的羨慕和景仰之情。
“不似龍行不敢行”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ǒng mǎ
詠馬
céng jīng bó lè shí cháng míng, bù shì lóng xíng bù gǎn xíng.
曾經伯樂識長鳴,不似龍行不敢行。
jīn liè wèi dēng sī ruò shì,
金埒未登嘶若是,
yán chē yóu jià shòu hé jīng.
鹽車猶駕瘦何驚。
nán féng wáng jì zhī yīn pǐ, yù jiù yàn zhāo mǎi jùn míng.
難逢王濟知音癖,欲就燕昭買駿名。
zǎo wǎn fēi huáng yǐn tóng zào, bì yún tiān shàng zuò luán míng.
早晚飛黃引同皂,碧云天上作鸞鳴。
“不似龍行不敢行”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七陽 (平韻) 下平八庚 (仄韻) 上聲二十四迥 (仄韻) 去聲二十四敬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