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期相與還”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心期相與還”全詩
鶴似君無事,風吹雨遍山。
松生青石上,泉落白云間。
有徑連高頂,心期相與還。
分類:
作者簡介(賈島)

賈島(779~843年),字浪(閬)仙,唐代詩人。漢族,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陽縣(今河北省涿州市)人。早年出家為僧,號無本。自號“碣石山人”。據說在洛陽的時候后因當時有命令禁止和尚午后外出,賈島做詩發牢騷,被韓愈發現其才華。后受教于韓愈,并還俗參加科舉,但累舉不中第。唐文宗的時候被排擠,貶做長江主簿。唐武宗會昌年初由普州司倉參軍改任司戶,未任病逝。
《寄山友長孫棲嶠》賈島 翻譯、賞析和詩意
《寄山友長孫棲嶠》
此時氣蕭颯,琴院可應關。
鶴似君無事,風吹雨遍山。
松生青石上,泉落白云間。
有徑連高頂,心期相與還。
中文譯文:
此時氣息涼爽,琴院門可關上。
鶴兒看起來無憂無慮,風吹雨淋遍山。
松樹生長在青石上,泉水從白云之間落下。
有一條小徑通向高峰,愿我們的心相互歸還。
詩意與賞析:
這首詩是唐代詩人賈島寫給他的友人長孫棲嶠的信。詩人在信中描述了山間的景色,并表達了對友人的思念。
首先,詩人描繪了一個涼爽的氣候,使人感到一種清爽的感覺。他提到了琴院,暗示自己正在琴院之中,享受寧靜與自由。鶴的形象出現在詩中,象征長壽和無憂無慮的生活,與詩人希望朋友長孫棲嶠也能無憂無慮地生活在山間不謀他事相呼應。
接著,詩人寫到了松樹和泉水。松樹生長在青石上,給人一種堅韌不拔的感覺,而從白云之間落下的泉水,給人一種清新的感覺。這些景色充滿了詩人對自然的熱愛,同時也傳遞了一種返璞歸真、追求自由自在的思想。
最后,詩人表達了對友人的思念和希望。他說有一條小徑通向高峰,希望自己與友人的心能相互歸還,意味著希望能再次相聚,親近友愛。
整首詩以山水自然景色為背景,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的熱愛和無憂無慮的向往,同時也傳遞了對友人的深深思念。通過這些意象的運用,詩人成功地將自己的情感與山水景色相融合,賦予了詩詞以深遠的意義和美感。
“心期相與還”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ì shān yǒu zhǎng sūn qī jiào
寄山友長孫棲嶠
cǐ shí qì xiāo sà, qín yuàn kě yīng guān.
此時氣蕭颯,琴院可應關。
hè shì jūn wú shì, fēng chuī yǔ biàn shān.
鶴似君無事,風吹雨遍山。
sōng shēng qīng shí shàng, quán luò bái yún jiān.
松生青石上,泉落白云間。
yǒu jìng lián gāo dǐng, xīn qī xiāng yǔ hái.
有徑連高頂,心期相與還。
“心期相與還”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五刪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