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八真珠貫彩繩”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百八真珠貫彩繩”全詩
古塔月高聞咒水,新壇日午見燒燈。
一雙童子澆紅藥,百八真珠貫彩繩。
且說近來心里事,仇讎相對似親朋。
分類:
作者簡介(賈島)

賈島(779~843年),字浪(閬)仙,唐代詩人。漢族,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陽縣(今河北省涿州市)人。早年出家為僧,號無本。自號“碣石山人”。據說在洛陽的時候后因當時有命令禁止和尚午后外出,賈島做詩發牢騷,被韓愈發現其才華。后受教于韓愈,并還俗參加科舉,但累舉不中第。唐文宗的時候被排擠,貶做長江主簿。唐武宗會昌年初由普州司倉參軍改任司戶,未任病逝。
《贈圓上人》賈島 翻譯、賞析和詩意
贈圓上人
誦經千紙得為僧,
麈尾持行不拂蠅。
古塔月高聞咒水,
新壇日午見燒燈。
一雙童子澆紅藥,
百八真珠貫彩繩。
且說近來心里事,
仇讎相對似親朋。
中文譯文:
送給圓上人
誦經千紙得為僧,
麈尾持行不拂蠅。
古塔高處聽咒水的聲音,
新壇午時看到燒香火。
一對童子澆紅草藥,
一串108顆珍珠串成彩繩。
談論這些近來內心的事,
敵人相對而立卻像親朋。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唐代賈島所寫,描述了佛教僧侶的生活場景,以及作者對于近來發生的事情的思考。詩人借描繪僧人的生活來凸顯人類內心的復雜性和矛盾性。
詩中第一聯描述了僧人的清心寡欲之態,僧人虔誠地誦經,用千紙代表誦經的次數,意味著誦經的次數非常之多;麈尾是一種法器,持行不拂蠅表明僧人在修行過程中內心的專注和超越塵世的精神。
第二聯描述了古塔和新壇兩個場景。古塔是佛教寺廟常見的景象,高處傳來咒水的聲音,表現出佛教的神秘感和宗教儀式的莊嚴;新壇則是地方寺廟,為了表達對佛陀的敬仰,持續點燃香火。
第三聯是對佛教中神奇的儀式和傳統的描繪。童子澆紅藥,是佛教中一種染紅藥水灑在神像上的儀式;百八真珠貫彩繩,是用于佛教念珠的描述,表示信仰的虔誠和堅定。
最后一聯是詩人對近來發生的事情的思考。仇讎相對似親朋,表達了詩人對于世俗爭斗和恩怨情仇的感慨,認識到世間的親疏關系往往比血緣更具有矛盾性和復雜性。
整首詩通過對佛教僧人的生活場景的描寫,展現了人類內心的復雜情感和思考。詩人以客觀的眼光觀察世間,通過對比佛教的寧靜和世俗的紛爭,傳達了一種超越塵世的思考和尋求。
“百八真珠貫彩繩”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èng yuán shàng rén
贈圓上人
sòng jīng qiān zhǐ dé wèi sēng, zhǔ wěi chí xíng bù fú yíng.
誦經千紙得為僧,麈尾持行不拂蠅。
gǔ tǎ yuè gāo wén zhòu shuǐ,
古塔月高聞咒水,
xīn tán rì wǔ jiàn shāo dēng.
新壇日午見燒燈。
yī shuāng tóng zǐ jiāo hóng yào, bǎi bā zhēn zhū guàn cǎi shéng.
一雙童子澆紅藥,百八真珠貫彩繩。
qiě shuō jìn lái xīn lǐ shì, chóu chóu xiāng duì shì qīn péng.
且說近來心里事,仇讎相對似親朋。
“百八真珠貫彩繩”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蒸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