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魚躍蓮東蕩宮沼”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魚躍蓮東蕩宮沼”出自唐代溫庭筠的《雞鳴埭曲》, 詩句共7個字,詩句拼音為:yú yuè lián dōng dàng gōng zhǎo,詩句平仄:平仄平平仄平仄。

    “魚躍蓮東蕩宮沼”全詩

    《雞鳴埭曲》
    南朝天子射雉時,銀河耿耿星參差。
    銅壺漏斷夢初覺,寶馬塵高人未知。
    魚躍蓮東蕩宮沼,濛濛御柳懸棲鳥。
    紅妝萬戶鏡中春,碧樹一聲天下曉。
    盤踞勢窮三百年,朱方殺氣成愁煙。
    彗星拂地浪連海,戰鼓渡江塵漲天。
    繡龍畫雉填宮井,野火風驅燒九鼎。
    殿巢江燕砌生蒿,十二金人霜炯炯。
    芊綿平綠臺城基,暖色春容荒古陂。
    寧知玉樹后庭曲,留待野棠如雪枝。

    分類: 借古諷今

    作者簡介(溫庭筠)

    溫庭筠頭像

    溫庭筠(約812—866)唐代詩人、詞人。本名岐,字飛卿,太原祁(今山西祁縣東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試,押官韻,八叉手而成八韻,所以也有“溫八叉”之稱。然恃才不羈,又好譏刺權貴,多犯忌諱,取憎于時,故屢舉進士不第,長被貶抑,終生不得志。官終國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詩,與李商隱齊名,時稱“溫李”。其詩辭藻華麗,秾艷精致,內容多寫閨情。其詞藝術成就在晚唐諸詞人之上,為“花間派”首要詞人,對詞的發展影響較大。在詞史上,與韋莊齊名,并稱“溫韋”。存詞七十余首。后人輯有《溫飛卿集》及《金奩集》。

    雞鳴埭曲賞析

      黃子云說:“飛卿古詩與義山近體相埒,題既無味,詩亦荒謬;若不論義理而取姿態,則可以。”不用去找多少論證,只要隨手翻開《溫飛卿詩集》中的第一篇這首《雞鳴埭曲(歌)》拈出來看看,就可以發現黃子云所說的未免過于武斷。這篇古詩,不僅姿態迭麗,而且義理堂堂,更韻味深長,是一篇美麗的借古諷今的佳作。

      這篇作品寫出了溫庭筠作為一個頭腦清醒的知識分子那憂心忡忡的愛國情懷。魯迅先生說過:“真的,‘發思古之幽情’,往往為了現在。”溫庭筠正是為了現實而去發思古之幽情的。但他由于秉素之不同,卻把一曲挽歌寫得十分艷麗動人。甚至同時而以“艷麗”與他齊名的李商隱,在他的《詠史》一詩中,雖也有同樣的意思,如:“北湖南埭(即雞鳴埭)水漫漫,一片降旗百尺竿。”比起他的這首《雞鳴埭曲》來,也直白得多了。無怪薛雪要說:“溫飛卿,晚唐之李青蓮也,故其樂府最精,義山亦不及。”他的這整首詩,就像是詩人飽蘸感情,用他那憂傷的色調,畫出了一幅巨大的色彩斑斕的歷史長卷,而不是用文字寫出的詩。而且,由于他詩中除第一句為了點明情節,運用的是敘述的語言外,通篇都是訴諸視覺的畫面,充滿了動作性和運動性,再加上他對于聲、光、色的調度如此貼切和諧,又仿佛是使人看到了一場驚心動魄的歷史電影。早在電影出世一千多年以前,詩人就似乎已掌握了這類乎蒙太奇的表現手法,確實值得驚奇。

      全詩共分五絕。

      第一絕是寫齊武帝蕭賾是在一種什么樣的情況與氣氛下出城的。寫出輝煌而鬼祟。

      南朝的天子要出去打獵了。他起得絕早。天還是黑黑的,所以看到銀河淡淡的白光,寥落的晨星還在不齊地閃爍。皇帝的車隊,在宮人和侍從們馬隊的擁簇下,人不知鬼不覺地奔出城去了。

      在另一處,當計時的銅壺里的水漸漸地滴光了的時候,東方泛起了魚肚色。這正是大臣們早朝的時候。大臣們一個個地從夢中醒了過來,推被而起:準備盥洗上朝。

      這里的耿耿星河、銅壺滴漏,都是共景。而在這一景色下,詩人運用了并行的寫法:這里人剛起床,正準備早朝哩;而那里,皇帝們早已過了雞鳴埭了。兩組鏡頭并行:這里正從容盥漱;而那里,飛奔的馬群把塵土踢得老高,奔得很急。這兩組平行的鏡頭,是能說明很多的問題的。至少讀者會想到這些宵衣旰食的大臣們,當他們早朝撲了一個空時,那種聳肩攤手、搖頭咋舌,一幅無可奈何的樣子,也就可以感到這個國家是一個什么樣子了。

      由于皇帝的車騎需要絕早偷跑的這一情節的安排,讓人分明感到了朝廷有兩種力量的斗爭。據《南史》載:“齊武帝永明六月五日,左衛殿中將軍邯鄲超表陳射雉,書奏賜死。”這就足見當年反對蕭賾這樣荒淫舉動的人一定不少。然而作者在這里并沒有正面的去寫,只是用這一特定的情節,精心釀造出這一鬼祟于莊嚴的氣氛,表達出天子的“逃禪”,從而暗示齊之亡,并非亡于齊之無人,而是亡于皇帝的不用并一意孤行的結果。

      如果說這一絕里的這個意思還不夠明顯的話,那么在第二絕里,詩人就干脆把一個破壞好端端的和平寧靜的國家之罪責,完全歸之于皇帝了。

      第二絕,詩人用了三組非常和平靜謐的形象,來說明齊之亡,非亡于什么天災。魚躍蓮東,柳懸棲鳥,宮墻之內是和平靜謐的;而萬戶紅妝,鏡中皆春,則城鄉之人口繁衍,整齊健壯也可見。這些描寫也許有點兒夸張,但至少不是戰火紛飛,饑鴻遍野,人民輾轉于溝壑的形象。據史載:“江南之為國盛矣!”可見齊之亡也并非經濟衰落。然而之所以石破天驚,江山驟變,三百年江南王氣頓時成了一片戰火愁煙,則罪過就在于當朝的荒于政事而酖于游宴的緣故。這就叫“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

      “碧樹”一句轉捩得妙。碧樹上天雞一鳴,“雄雞一唱天下白”,既是前半繁華的收束,想見人民的安居樂業;又啟后半戰亂的序幕:碧樹一聲,正不亞石破天驚。一“曉”字,作為光明的留戀;也是省悟的開始。正是無窮悔恨而又寓于安樂之中,非常關合而又哲理深長。

      三、四兩絕連起來寫,句法有變化。“彗星拂地浪連海,戰鼓渡江塵漲天。”很有點像今天用濫了的電影手法。他先用兩個空鏡頭,天上出現震怒的跡象,不過不是現在習用的電閃雷鳴,而是劃過古時象征兵災的彗星;海上狂濤卷著巨石,發出驚人的怒吼。狂濤的吼聲化成渡江的戰鼓;卷起的雪浪化作戰艦犁開的浪花。用虛實結合的手法,交代了戰爭的進行。形象生動而筆墨經濟;這就是詩詞優于散文的地方。接著,“繡龍畫雉填宮井,野火風驅燒九鼎”,寫齊朝的覆滅,國家處于一片戰火之中,十分出色。把一個驚心動魄的場面,寫得如此色彩斑斕。也許正是色彩如此艷麗,這才更加使人觸目而驚心的。試看:皇帝的龍袍,后妃的霞帔,這曾是人們心目中非常莊嚴神圣的物件,人們見了它是要頂禮膜拜的,褻瀆了它就會誅及九族。然而如今卻是連它穿著的人一起,都拋進宮中的井里,連井都快填滿了。青銅的九鼎,那是代表著國家的神器,非大典是不能輕易開啟的,如今也被熊熊的戰火所吞沒了。將一個國家的覆滅,寫得驚心動魄。這里的色彩愈艷麗,就愈益令人心驚而不忍目睹。使莊嚴神圣的東西完全處于邪惡的毀滅之中,那是不由人不痛心疾首的。沒有任何敘述的語言,可以達到這樣的效果,能有這樣富有鮮明而動人的力量。

      詩人在這里是詠史,所以從想象中又回到了現實。眼前是“殿巢江燕砌生蒿,十二金人霜炯炯。”過去的宮殿荒蕪了,只有燕子在梁上做窠;階石因長期沒人踐踏而長滿了蒿草。而為了怕人民造反,盡收天下兵器所鑄成的十二金人,拋置在廢墟里,滿身白霜,空自炯炯發出寒光,似乎仍然很神氣。然而它愈神氣,愈益顯出以為沒收了兵器就可以天下太平是多么愚蠢可笑。這魯莽的金人,其實正是無知的象征。它神氣得炯炯發光,對著這長滿蒿草的廢殿,是非常絕妙的諷刺。

      最后一絕,詩人放眼望去,看到了過去的紫禁城。它塌了,只能隱約見出的墻基,上面也長滿了青草,和一眼望去的芊綿綠色連成了一片。當年這里融融的春光,只落得如今空暖荒陂。過去了,六朝金粉,幾許繁華,不僅消失得無影無蹤,而且這禁城的廢墟上,野棠梨樹都長得這么高大了。這繁花似雪的野棠梨開得多美麗,這亭亭玉樹,是不禁使人要想起曾在這兒歌舞過的《玉樹后庭花》來的。他就是這樣把過去與現實、把荒淫與敗亡聯系了起來,并過渡得天衣無縫,這簡直就是絕好的蒙太奇。

      讀這首詩,眼前所見的都是被強調了的藝術景象。正是這些藝術化了的畫面,使得讀者產生了對于南朝天子昏庸的憤慨,感到了詩人熱愛祖國的痛惜心情。詩是有高度的思想性的。果然不久,農民起義,唐室也就如同漢朝那樣經過紛亂而告終。由于歷史是這樣的相象,以至讀者難以斷定詩人在這里,到底是悼齊,還是在哀唐。因此,詩人是站在了時代的最高點而預見到了晚唐末世的未來。

      有的學者說:“溫庭筠的詩好用濃艷的詞藻,缺乏深刻的思想內容,存在比較濃厚的形式主義傾向,在他的樂府中表現得最為明顯。”然而就在這首樂府中,實在也看不出濃艷的詞藻有什么不好。它不是決定作品有沒有思想內容與形式主義的可怕的因素,而只是反映了一個作用的藝術風格。而藝術的風格,是民族傳統與現實的社會風氣在特定氣質的作家身上相結合的結果;它是不能成為評定藝術家的高下之憑據的。看看這首詩的內容,也實在不能不驚訝于他有這樣的預見。如果不是一位以人民、國家、民族為憂的人,他是不能于別人的酖樂中感到滅亡的憂戚的。他既敢吟《雞鳴埭曲》,想必邯鄲超的故事他也是知道的。那么,當別人在高壓之下,而粉飾升平的時候,他卻敢冒忌諱而偏要去揭歷史的瘡疤,正像他自己說的:“永為干世之心,厥有后時之嘆。”沒有堅定的政治信念,不可能辦到。所以詩人那艷麗的風格,實在是因為他有火樣瑰麗的忘我的戰斗精神而形成的。

    雞鳴埭曲創作背景

      《雞鳴埭曲》是溫庭筠創作的新樂府辭。據《南史》記載:“齊武帝數幸瑯琊城,宮人常從早出發,至湖北埭,雞始鳴,故呼為雞鳴埭。”最古老的瑯琊郡為秦置,漢以后遷至山東膠南諸城縣一帶。東晉在喪失了江淮以北之地后,于太興三年(320年),又于白下(今南京市北)僑置瑯琊郡,至陳始廢。故這里指的瑯琊城當是南京。齊建國總共存在了二十三年(479—502),是一個短命的王朝。溫庭筠借齊武帝蕭賾荒于畋獵,終至亡國的故事,暗諷唐之所以從盛而衰,正是這最后幾代皇帝耽于犬馬聲色,不理朝政的結果,這樣下去也會亡國的。

    “魚躍蓮東蕩宮沼”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ī míng dài qū
    雞鳴埭曲

    nán cháo tiān zǐ shè zhì shí, yín hé gěng gěng xīng cēn cī.
    南朝天子射雉時,銀河耿耿星參差。
    tóng hú lòu duàn mèng chū jué, bǎo mǎ chén gāo rén wèi zhī.
    銅壺漏斷夢初覺,寶馬塵高人未知。
    yú yuè lián dōng dàng gōng zhǎo, méng méng yù liǔ xuán qī niǎo.
    魚躍蓮東蕩宮沼,濛濛御柳懸棲鳥。
    hóng zhuāng wàn hù jìng zhōng chūn, bì shù yī shēng tiān xià xiǎo.
    紅妝萬戶鏡中春,碧樹一聲天下曉。
    pán jù shì qióng sān bǎi nián, zhū fāng shā qì chéng chóu yān.
    盤踞勢窮三百年,朱方殺氣成愁煙。
    huì xīng fú dì làng lián hǎi, zhàn gǔ dù jiāng chén zhǎng tiān.
    彗星拂地浪連海,戰鼓渡江塵漲天。
    xiù lóng huà zhì tián gōng jǐng, yě huǒ fēng qū shāo jiǔ dǐng.
    繡龍畫雉填宮井,野火風驅燒九鼎。
    diàn cháo jiāng yàn qì shēng hāo, shí èr jīn rén shuāng jiǒng jiǒng.
    殿巢江燕砌生蒿,十二金人霜炯炯。
    qiān mián píng lǜ tái chéng jī, nuǎn sè chūn róng huāng gǔ bēi.
    芊綿平綠臺城基,暖色春容荒古陂。
    níng zhī yù shù hòu tíng qū, liú dài yě táng rú xuě zhī.
    寧知玉樹后庭曲,留待野棠如雪枝。

    “魚躍蓮東蕩宮沼”平仄韻腳

    拼音:yú yuè lián dōng dàng gōng zhǎo
    平仄:平仄平平仄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七筱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

    “魚躍蓮東蕩宮沼”的相關詩句

    “魚躍蓮東蕩宮沼”的關聯詩句

    網友評論

    * “魚躍蓮東蕩宮沼”的意思和全詩出處介紹,以及全詩翻譯和賞析,“魚躍蓮東蕩宮沼”出自溫庭筠的 《雞鳴埭曲》,還提供了該詩句的全詩全文、翻譯、賞析、譯文以及詩意。
  •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蜜桃麻豆www久久国产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