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出鴻都門”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欲出鴻都門”全詩
寶劍黯如水,微紅濕馀血。
白馬夜頻驚,三更霸陵雪。
分類:
作者簡介(溫庭筠)

溫庭筠(約812—866)唐代詩人、詞人。本名岐,字飛卿,太原祁(今山西祁縣東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試,押官韻,八叉手而成八韻,所以也有“溫八叉”之稱。然恃才不羈,又好譏刺權貴,多犯忌諱,取憎于時,故屢舉進士不第,長被貶抑,終生不得志。官終國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詩,與李商隱齊名,時稱“溫李”。其詩辭藻華麗,秾艷精致,內容多寫閨情。其詞藝術成就在晚唐諸詞人之上,為“花間派”首要詞人,對詞的發展影響較大。在詞史上,與韋莊齊名,并稱“溫韋”。存詞七十余首。后人輯有《溫飛卿集》及《金奩集》。
《俠客行(一作齊梁體)》溫庭筠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俠客行(一作齊梁體)》是唐代溫庭筠的作品。這首詩描述了一個俠義之士的行走之旅,充滿了戰斗與冒險的情節。
詩意:
這首詩表達了俠客的決心和勇氣,他準備離開鴻都門(指長安城),接受英雄的試煉。城闕上方被陰云所籠罩,象征著戒備;寶劍失去了往日的光澤,微微帶著血跡;白馬在黑夜里頻繁驚恐,三更時分,霸陵上雪紛紛揚揚。這些描寫展現了詩人英雄行走時的艱辛與挑戰,同時強調了他們的堅定信念和不畏困難的精神。
譯文:
欲出鴻都門,
I long to leave the gate of Hongdu city,
陰云蔽城闕。
Dark clouds shroud the royal palace.
寶劍黯如水,
My treasured sword loses its former glow,
微紅濕馀血。
With faint red marks still stained with blood.
白馬夜頻驚,
My white horse startles in the night,
三更霸陵雪。
At three in the morning, snow falls on Baling.
賞析:
這首詩運用了簡潔而生動的語言,通過描繪陰云、暗淡的寶劍、微紅的血跡、驚恐的馬和飄雪等形象,深入而細膩地表現了俠客離開鴻都門的決心和旅程的困難與危險。詩人通過描寫氣氛和形象,展現了俠客行走的環境和心境,激發讀者對俠客俠義精神的敬佩和贊美。整首詩情感濃烈,語言簡練,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成功地傳遞了俠客的英雄氣概和決心。
“欲出鴻都門”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iá kè xíng yī zuò qí liáng tǐ
俠客行(一作齊梁體)
yù chū hóng dōu mén, yīn yún bì chéng què.
欲出鴻都門,陰云蔽城闕。
bǎo jiàn àn rú shuǐ, wēi hóng shī yú xuè.
寶劍黯如水,微紅濕馀血。
bái mǎ yè pín jīng, sān gēng bà líng xuě.
白馬夜頻驚,三更霸陵雪。
“欲出鴻都門”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三元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