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見鄴城人”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不見鄴城人”全詩
言是邯鄲伎,不見鄴城人。
青苔竟埋骨,紅粉自傷神。
唯有漳河柳,還向舊營春。
分類:
作者簡介(溫庭筠)

溫庭筠(約812—866)唐代詩人、詞人。本名岐,字飛卿,太原祁(今山西祁縣東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試,押官韻,八叉手而成八韻,所以也有“溫八叉”之稱。然恃才不羈,又好譏刺權貴,多犯忌諱,取憎于時,故屢舉進士不第,長被貶抑,終生不得志。官終國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詩,與李商隱齊名,時稱“溫李”。其詩辭藻華麗,秾艷精致,內容多寫閨情。其詞藝術成就在晚唐諸詞人之上,為“花間派”首要詞人,對詞的發展影響較大。在詞史上,與韋莊齊名,并稱“溫韋”。存詞七十余首。后人輯有《溫飛卿集》及《金奩集》。
《邯鄲郭公詞》溫庭筠 翻譯、賞析和詩意
邯鄲郭公詞
金笳悲故曲,玉座積深塵。
言是邯鄲伎,不見鄴城人。
青苔竟埋骨,紅粉自傷神。
唯有漳河柳,還向舊營春。
詩詞中文譯文:
邯鄲郭公寫詞曲,
金笳吹奏悲切曲調,
玉座上積滿了深深的塵埃。
曲筆中唱盡了邯鄲故事,
卻不見鄴城的人影。
青苔漸漸掩埋了這片土地上的骨骼,
紅粉自憐地傷害了自己的心靈。
唯有漳河邊的垂柳,
仍然向著昔日的軍營吹拂著春天的氣息。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邯鄲郭公寫下的詞曲,以及邯鄲和鄴城之間的對比。詩中金笳悲曲和玉座積塵的形象,形容了郭公的詞曲深情和多愁善感,也暗示了他的作品被遺忘和埋沒的現實。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鄴城,這里沒有邯鄲那樣的文人,沒有人來欣賞郭公的才華和作品。青苔掩埋骨骼和紅粉自傷神的描寫,表達了郭公的寂寞和痛苦。最后,唯有漳河邊的垂柳,仍然吹拂著春天的氣息,讓人感嘆歲月的流轉和變遷,也抒發了郭公對于過去輝煌歲月的懷念和留戀之情。
整首詩運用了寥寥數語,卻展示了作者對于人生的思考和感慨。同時,詩中的意象描寫形象生動,給人一種凄涼、蕭瑟的感覺。詩詞的結構簡潔明快,用詞精準,情感深沉,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不見鄴城人”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án dān guō gōng cí
邯鄲郭公詞
jīn jiā bēi gù qū, yù zuò jī shēn chén.
金笳悲故曲,玉座積深塵。
yán shì hán dān jì, bú jiàn yè chéng rén.
言是邯鄲伎,不見鄴城人。
qīng tái jìng mái gǔ, hóng fěn zì shāng shén.
青苔竟埋骨,紅粉自傷神。
wéi yǒu zhāng hé liǔ, hái xiàng jiù yíng chūn.
唯有漳河柳,還向舊營春。
“不見鄴城人”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一真 (平韻) 下平十二侵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