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岸杏花稀”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柳岸杏花稀”全詩
美人鸞鏡笑,嘶馬雁門歸。
楚宮云影薄,臺城心賞違。
從來千里恨,邊色滿戎衣。
分類:
作者簡介(溫庭筠)

溫庭筠(約812—866)唐代詩人、詞人。本名岐,字飛卿,太原祁(今山西祁縣東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試,押官韻,八叉手而成八韻,所以也有“溫八叉”之稱。然恃才不羈,又好譏刺權貴,多犯忌諱,取憎于時,故屢舉進士不第,長被貶抑,終生不得志。官終國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詩,與李商隱齊名,時稱“溫李”。其詩辭藻華麗,秾艷精致,內容多寫閨情。其詞藝術成就在晚唐諸詞人之上,為“花間派”首要詞人,對詞的發展影響較大。在詞史上,與韋莊齊名,并稱“溫韋”。存詞七十余首。后人輯有《溫飛卿集》及《金奩集》。
《春日(一作齊梁體)》溫庭筠 翻譯、賞析和詩意
春日(一作齊梁體) - 溫庭筠
柳岸杏花稀,
梅梁乳燕飛。
美人鸞鏡笑,
嘶馬雁門歸。
楚宮云影薄,
臺城心賞違。
從來千里恨,
邊色滿戎衣。
中文譯文:
柳樹岸上杏花稀,
梅梁上乳燕飛。
美人在鸞鏡前笑,
嘶馬自雁門歸。
楚宮中的云影薄淡,
臺城的心無法欣賞恣情。
從來就有千里之恨,
戍邊的士人們滿衣盡是國界的顏色。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春天的景色和人物的情感。詩中描述了柳樹岸上幾乎看不到杏花,卻有一串串燕子在梅梁上飛翔。接著,詩人描繪了美人在鸞鏡前笑的情景,表達了美人愉快的心情。然后,詩人描寫了馬兒從雁門歸來的嘶鳴聲。接下來的兩句詩,詩人描繪了楚宮中的云影愈發淡薄,臺城的心卻無法欣賞春天的美景。最后兩句表達了士人們千里之恨的情感,此刻他們的衣袍上滿是邊界上的塵土和寂寞。
賞析:
這首詩所描繪的春日景色和情感相互呼應,通過對自然景色的描繪,表達了人物的愉悅以及戍邊士人的思念之情。詩人通過對春天美景的描繪,再現了人們的愉悅和歡樂,但也暗示了士人們在邊界上戍守的心情。整個詩詞節奏流暢,形象明確,表達了對春日景色和愛人的渴望,同時也抒發了對鄉國的思念和士人辛勞的感受。
“柳岸杏花稀”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hūn rì yī zuò qí liáng tǐ
春日(一作齊梁體)
liǔ àn xìng huā xī, méi liáng rǔ yàn fēi.
柳岸杏花稀,梅梁乳燕飛。
měi rén luán jìng xiào, sī mǎ yàn mén guī.
美人鸞鏡笑,嘶馬雁門歸。
chǔ gōng yún yǐng báo, tái chéng xīn shǎng wéi.
楚宮云影薄,臺城心賞違。
cóng lái qiān lǐ hèn, biān sè mǎn róng yī.
從來千里恨,邊色滿戎衣。
“柳岸杏花稀”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五微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