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因明易號將軍”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又因明易號將軍”全詩
曾以能書稱內史,又因明易號將軍。
金溝故事春長在,玉軸遺文火半焚。
不學龍驤畫山水,醉鄉無跡似閑云。
分類:
作者簡介(溫庭筠)

溫庭筠(約812—866)唐代詩人、詞人。本名岐,字飛卿,太原祁(今山西祁縣東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試,押官韻,八叉手而成八韻,所以也有“溫八叉”之稱。然恃才不羈,又好譏刺權貴,多犯忌諱,取憎于時,故屢舉進士不第,長被貶抑,終生不得志。官終國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詩,與李商隱齊名,時稱“溫李”。其詩辭藻華麗,秾艷精致,內容多寫閨情。其詞藝術成就在晚唐諸詞人之上,為“花間派”首要詞人,對詞的發展影響較大。在詞史上,與韋莊齊名,并稱“溫韋”。存詞七十余首。后人輯有《溫飛卿集》及《金奩集》。
《贈李將軍》溫庭筠 翻譯、賞析和詩意
《贈李將軍》是唐代詩人溫庭筠的作品。這首詩通過贊頌李將軍的功勛和才能,表達了對其的敬重和敬意。
詩人在開頭就贊頌李將軍的功勛,說誰能否認李將軍荀羨對國家的貢獻和年輕時登上官場后取得的成就。
接下來,詩人提到李將軍不僅在政務上表現出色,還擅長書法,被譽為內史,后來又被賜予將軍的名號。
詩中還提到了金溝故事,這是指李將軍的事跡和傳說在人們之間廣為流傳,充滿了春天般持久的美好。
然而,詩人也透露出李將軍的書法遭到了一些破壞,玉軸上的文稿也被火燒了一半,這可以理解為歷史的變遷和物質的消逝。
最后幾句,詩人說李將軍不學習龍驤(宮廷畫師)畫山水,卻有如閑云般自在自由地生活在醉鄉之中,形象地描繪了李將軍的閑逸和超然。
整首詩以溫庭筠優美疏朗的文筆,既贊美了李將軍的功勛和才華,又展示了他的人生態度和境界。
“又因明易號將軍”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èng lǐ jiāng jūn
贈李將軍
shuí yán xún xiàn ài gōng xūn, nián shào dēng tán zhòng suǒ wén.
誰言荀羨愛功勛,年少登壇眾所聞。
céng yǐ néng shū chēng nèi shǐ,
曾以能書稱內史,
yòu yīn míng yì hào jiāng jūn.
又因明易號將軍。
jīn gōu gù shì chūn zhǎng zài, yù zhóu yí wén huǒ bàn fén.
金溝故事春長在,玉軸遺文火半焚。
bù xué lóng xiāng huà shān shuǐ, zuì xiāng wú jī shì xián yún.
不學龍驤畫山水,醉鄉無跡似閑云。
“又因明易號將軍”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二文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