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石麟埋沒藏春草”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石麟埋沒藏春草”出自唐代溫庭筠的《過陳琳墓》, 詩句共7個字,詩句拼音為:shí lín mái mò cáng chūn cǎo,詩句平仄:平平平仄平平仄。

    “石麟埋沒藏春草”全詩

    《過陳琳墓》
    曾于青史見遺文,今日飄蓬過此墳。
    詞客有靈應識我,霸才無主獨憐君。
    石麟埋沒藏春草,銅雀荒涼對暮云。
    莫怪臨風倍惆悵,欲將書劍學從軍。

    分類: 懷古

    作者簡介(溫庭筠)

    溫庭筠頭像

    溫庭筠(約812—866)唐代詩人、詞人。本名岐,字飛卿,太原祁(今山西祁縣東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試,押官韻,八叉手而成八韻,所以也有“溫八叉”之稱。然恃才不羈,又好譏刺權貴,多犯忌諱,取憎于時,故屢舉進士不第,長被貶抑,終生不得志。官終國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詩,與李商隱齊名,時稱“溫李”。其詩辭藻華麗,秾艷精致,內容多寫閨情。其詞藝術成就在晚唐諸詞人之上,為“花間派”首要詞人,對詞的發展影響較大。在詞史上,與韋莊齊名,并稱“溫韋”。存詞七十余首。后人輯有《溫飛卿集》及《金奩集》。

    過陳琳墓翻譯及注釋

    翻譯
      過去曾在史書上拜讀過陳琳的文章,今天在飄流蓬轉的生活中又正好經過他的墳墓。陳琳靈魂有知,想必會真正了解我這個飄蓬才士吧。我是空有蓋世超群之才而不逢識才用人之主,只有白白地羨慕能受到曹操重用的陳琳了。陳琳墓前的石麟已經埋沒在萋萋荒草之中,而重用陳琳的曹操,其生前所建的銅雀臺大概也只能對著暮云愈顯其荒涼了。生不逢時啊,只能棄文就武,持劍從軍。想到這些,讓人不禁臨風惆悵,倍加哀傷。

    注釋
    ⑴陳琳:漢末著名的建安七子之一,擅長章表書記。初為大將軍何進主簿,曾向何進獻計誅滅宦官,不被采納;后避難冀州,袁紹讓他典文章,曾為紹起草討伐曹操的檄文;袁紹敗滅后,歸附曹操,操不計前嫌,予以重用,軍國書檄,多出其手。陳琳墓:在今江蘇邳縣。
    ⑵霸才:猶蓋世超群之才。
    ⑶“欲將”句:意謂棄文從武,持劍從軍。

    過陳琳墓翻譯及注釋二

    翻譯
    我曾在史書上拜讀過您留下的詩文,今天在飄流蓬轉中又經過這座土墳。
    假如您這詞人在天有靈應當了解我,有經世之才而無主依托開始傾慕您。
    墓前的石麒麟已經被萋萋荒草埋沒,魏武帝的銅雀臺一片荒涼對著暮云。
    請別怪我臨風憑吊而倍感悲傷惆悵,我也想要效仿先賢攜帶書劍去從軍。

    注釋
    ⑴陳琳:漢末著名的建安七子之一,擅長章表書記。初為大將軍何進主簿,曾向何進獻計誅滅宦官,不被采納;后避難冀州,袁紹讓他典文章,曾為紹起草討伐曹操的檄文;袁紹敗滅后,歸附曹操,操不計前嫌,予以重用,軍國書檄,多出其手。陳琳墓:在今江蘇邳縣。
    ⑵青史:古代以竹簡記事,故稱史籍為“青史”。
    ⑶飄蓬:一作“飄零”。詩人用以比自己遷徙不定。此:一作“古”。
    ⑷霸才:猶蓋世超群之才。始:一作“亦”。
    ⑸石麟:石麒麟,陵墓前的石雕的麒麟。春草:一作“秋草”。
    ⑹銅雀:銅雀臺。曹操所建,故址在鄴城(今河北臨漳)西。
    ⑺“欲將”句:意謂棄文從武,持劍從軍。

    過陳琳墓鑒賞

      這是一首詠懷古跡之作。表面上是憑吊古人,實際上是自抒身世遭遇之感。陳琳是漢末著名的建安七子之一,擅長章表書記。初為大將軍何進主簿,曾向何進獻計誅滅宦官,不被采納;后避難冀州,袁紹讓他典文章,曾為紹起草討伐曹操的檄文;袁紹敗滅后,歸附曹操,操不計前嫌,予以重用,軍國書檄,多出其手。陳琳墓在今江蘇邳縣,這首詩就是憑吊陳琳墓有感而作。

      “曾于青史見遺文,今日飄蓬過此墳。”開頭兩句用充滿仰慕、感慨的筆調領起全篇,說過去曾在史書上拜讀過陳琳的文章,今天在飄流蓬轉的生活中又正好經過陳琳的墳墓。古代史書常引錄一些有關軍國大計的著名文章,這類大手筆,往往成為文家名垂青史的重要憑借。“青史見遺文”,不僅點出陳琳以文章名世,而且寓含著歆慕尊崇的感情。第二句正面點題。“今日飄蓬”四字,暗透出詩中所抒的感慨和詩人的際遇分不開,而這種感慨又是緊密聯系著陳琳這位前賢來抒寫的。不妨說,這是對全篇主旨和構思的一個提示。

      “詞客有靈應識我,霸才無主始憐君。”頷聯緊承次句,“君”、“我”對舉夾寫,是全篇托寓的重筆。詞客,指以文章名世的陳琳;識,這里含有真正了解、相知的意思。上句是說,陳琳靈魂有知,想必會真正了解“我”這個飄蓬才士吧。這里蘊含的感情頗為復雜。其中既有對自己才能的自負自信,又暗含才人惺惺相惜、異代同心的意思。紀昀評道:“‘應’字極兀傲。”這是很有見地的。但卻忽略了另一更重要的方面,這就是詩句中所蘊含的極沉痛的感情。詩人在一首書懷的長詩中曾慨嘆道:“有氣干牛斗,無人辨轆轤(即鹿盧,一種寶劍)。”他覺得自己就像一柄氣沖斗牛而被沉埋的寶劍,不為世人所知。一個杰出的才人,竟不得不把真正了解自己的希望寄托在早已作古的前賢身上,正反映出他見棄于當時的寂寞處境和“舉世無相識”的沉重悲慨。因此,“應”字便不單是自負,而且含有世無知音的自傷與憤郁。下句“霸才”,猶蓋世超群之才,是詩人自指。陳琳遇到曹操那樣一位豁達大度、愛惜才士的主帥,應該說是“霸才有主”了。而詩人自己的際遇,則與陳琳相反,“霸才無主”四字正是自己境遇的寫照。“始憐君”的“憐”,是憐慕、欣羨的意思。這里實際上暗含著一個對比:陳琳的“霸才有主”和自己的“霸才無主”的對比。正因為這樣,才對陳琳的際遇特別欣羨。這時,流露了生不逢時的深沉感慨。

      “石麟埋沒藏春草,銅雀荒涼對暮云。”腹聯分承三、四句,從“墓”字生意。上句是墓前即景,下句是墓前遙想。年深日久,陳琳墓前的石麟已經埋藏在萋萋春草之中,更顯出古墳的荒涼寥落。這是寄托自己對前賢的追思緬懷,也暗示當代的不重才士,任憑一代才人的墳墓蕪沒荒廢。由于緬懷陳琳,便進而聯想到重用陳琳的曹操,想象到遠在鄴都的銅雀臺,想必也只剩下荒涼的遺跡,在遙對黯淡的暮云了。這不僅是對曹操這樣一位重視賢才的明主的追思,也是對那個重才的時代的追戀。“銅雀荒涼”,正象征著一個重才的時代的消逝。而詩人對當前這個棄賢毀才時代的不滿,也就在不言中了。

      “莫怪臨風倍惆悵,欲將書劍學從軍。”文章無用,霸才無主,只能棄文就武,持劍從軍,這已經使人不勝感慨;而時代不同,今日從軍,又焉知不是無所遇合,再歷飄蓬。想到這里,怎能不臨風惆悵,黯然神傷呢?這一結,將詩人那種因“霸才無主”引起的生不逢時之感,更進一步地表現出來了。

      全詩貫串著詩人自己和陳琳之間不同的時代、不同的際遇的對比,即霸才無主和霸才有主的對比,青史垂名和書劍飄零的對比,文采斐然,寄托遙深,不下李商隱詠史佳作。就詠懷古跡一體看,不妨視為杜甫此類作品的嫡傳。

    過陳琳墓創作背景

      陳琳墓址在今江蘇省邳州市。這首詩當作于唐懿宗咸通三年(862年),時溫庭筠東下江淮,過陳琳墓有感而作此詩。

    “石麟埋沒藏春草”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guò chén lín mù
    過陳琳墓

    céng yú qīng shǐ jiàn yí wén, jīn rì piāo péng guò cǐ fén.
    曾于青史見遺文,今日飄蓬過此墳。
    cí kè yǒu líng yìng shí wǒ, bà cái wú zhǔ dú lián jūn.
    詞客有靈應識我,霸才無主獨憐君。
    shí lín mái mò cáng chūn cǎo, tóng què huāng liáng duì mù yún.
    石麟埋沒藏春草,銅雀荒涼對暮云。
    mò guài lín fēng bèi chóu chàng, yù jiāng shū jiàn xué cóng jūn.
    莫怪臨風倍惆悵,欲將書劍學從軍。

    “石麟埋沒藏春草”平仄韻腳

    拼音:shí lín mái mò cáng chūn cǎo
    平仄:平平平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九皓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

    “石麟埋沒藏春草”的相關詩句

    “石麟埋沒藏春草”的關聯詩句

    網友評論

    * “石麟埋沒藏春草”的意思和全詩出處介紹,以及全詩翻譯和賞析,“石麟埋沒藏春草”出自溫庭筠的 《過陳琳墓》,還提供了該詩句的全詩全文、翻譯、賞析、譯文以及詩意。
  •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蜜桃麻豆www久久国产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