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鳥青天暮”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獨鳥青天暮”全詩
獨鳥青天暮,驚麏赤燒殘。
高秋辭故國,昨日夢長安。
客意自如此,非關行路難。
分類:
作者簡介(溫庭筠)

溫庭筠(約812—866)唐代詩人、詞人。本名岐,字飛卿,太原祁(今山西祁縣東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試,押官韻,八叉手而成八韻,所以也有“溫八叉”之稱。然恃才不羈,又好譏刺權貴,多犯忌諱,取憎于時,故屢舉進士不第,長被貶抑,終生不得志。官終國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詩,與李商隱齊名,時稱“溫李”。其詩辭藻華麗,秾艷精致,內容多寫閨情。其詞藝術成就在晚唐諸詞人之上,為“花間派”首要詞人,對詞的發展影響較大。在詞史上,與韋莊齊名,并稱“溫韋”。存詞七十余首。后人輯有《溫飛卿集》及《金奩集》。
《西游書懷》溫庭筠 翻譯、賞析和詩意
《西游書懷》是唐代詩人溫庭筠的作品,描述了在渭川通野戍的路上,一只孤鳥在青天下飛翔,一只驚慌的麏鹿在紅焰中逃竄。詩人在高秋離開故國,回憶起昨天的長安夢境。詩人以客人的身份,心情自然自在,不受旅途的困難所影響。
詩詞的中文譯文大致為:“渭川通野戍,有路上桑干。獨鳥青天暮,驚麏赤燒殘。高秋辭故國,昨日夢長安。客意自如此,非關行路難。”
這首詩意蘊含了作者對離鄉背井之苦的感觸。渭川通野戍是位于陜西咸陽一帶的重要關口,詩中的“路上桑干”意指路旁的桑樹干。孤獨的鳥在暮色中飛翔,受天空的寧靜所感染,而驚慌的麏鹿在火光中逃竄,象征著被迫離開家鄉的痛苦與困惑。詩人在秋高氣爽的季節離開了故國,以往美好的長安夢境成為了過去。然而,詩人以客人的身份,心情自由自在,對旅途的困難不再多加關注。
該詩通過自然景象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對離鄉背井之苦的感慨,同時展現了詩人灑脫自在的情懷。它以簡潔而優美的語言,抒發了詩人對故鄉的懷念和對長安夢境的失落,同時表達了詩人豁達灑脫的心態。整個詩篇過渡自然,意境清新,給讀者帶來一種思鄉之愁和豪情萬丈的感受。
“獨鳥青天暮”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ī yóu shū huái
西游書懷
wèi chuān tōng yě shù, yǒu lù shàng sāng gān.
渭川通野戍,有路上桑干。
dú niǎo qīng tiān mù, jīng jūn chì shāo cán.
獨鳥青天暮,驚麏赤燒殘。
gāo qiū cí gù guó, zuó rì mèng cháng ān.
高秋辭故國,昨日夢長安。
kè yì zì rú cǐ, fēi guān xíng lù nán.
客意自如此,非關行路難。
“獨鳥青天暮”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七遇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