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鐘搖蕩隔江聞”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曉鐘搖蕩隔江聞”全詩
林間禪室春深雪,潭上龍堂夜半云。
落月蒼涼登閣在,曉鐘搖蕩隔江聞。
西山舊是經行地,愿漱寒瓶逐領軍。
作者簡介(溫庭筠)

溫庭筠(約812—866)唐代詩人、詞人。本名岐,字飛卿,太原祁(今山西祁縣東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試,押官韻,八叉手而成八韻,所以也有“溫八叉”之稱。然恃才不羈,又好譏刺權貴,多犯忌諱,取憎于時,故屢舉進士不第,長被貶抑,終生不得志。官終國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詩,與李商隱齊名,時稱“溫李”。其詩辭藻華麗,秾艷精致,內容多寫閨情。其詞藝術成就在晚唐諸詞人之上,為“花間派”首要詞人,對詞的發展影響較大。在詞史上,與韋莊齊名,并稱“溫韋”。存詞七十余首。后人輯有《溫飛卿集》及《金奩集》。
《宿松門寺》溫庭筠 翻譯、賞析和詩意
《宿松門寺》
白石青崖世界分,
卷簾孤坐對氛氳。
林間禪室春深雪,
潭上龍堂夜半云。
落月蒼涼登閣在,
曉鐘搖蕩隔江聞。
西山舊是經行地,
愿漱寒瓶逐領軍。
詩意:《宿松門寺》是一個描繪寺廟景色的詩,作者通過描述山石、云雪、禪室和鐘聲等元素,表現了一種寧靜祥和的禪修境界。詩人表達了對佛教修行者的崇敬之情,抒發了對追求清凈心靈的渴望。
賞析:詩的開篇以“白石青崖世界分”形容松門寺的青石崖壁和世界間的分隔,給人一種清晰明了的感覺。接著描寫了門前打開的簾子和孤坐其中的詩人,對氛圍的描寫增加了一絲神秘感。然后詩人將目光轉向林間的禪室,以“春深雪”形容禪室中的雪景,暗示了修行者內心的安寧與清凈。接下來,詩人又以夜晚的潭上龍堂和云霧的描繪,加強了詩歌的神秘氛圍。詩的下半部分以“落月”為開始,詩人用“蒼涼”形容登上閣樓觀賞清月的情景,給人以孤寂冷清之感。詩的最后兩句以“西山”為起點,表達了詩人希望能夠參與佛經的學習和修行,以此追求內心的凈化和提升。
總的來說,《宿松門寺》通過對山景、寺廟和禪修氛圍的描繪,展示了作者對禪修境界的向往和對佛教修行的崇敬之情。詩歌以清新、祥和為主題,表達了追求內心安寧和提升的愿望。
“曉鐘搖蕩隔江聞”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ù sōng mén sì
宿松門寺
bái shí qīng yá shì jiè fēn, juàn lián gū zuò duì fēn yūn.
白石青崖世界分,卷簾孤坐對氛氳。
lín jiān chán shì chūn shēn xuě,
林間禪室春深雪,
tán shàng lóng táng yè bàn yún.
潭上龍堂夜半云。
luò yuè cāng liáng dēng gé zài, xiǎo zhōng yáo dàng gé jiāng wén.
落月蒼涼登閣在,曉鐘搖蕩隔江聞。
xī shān jiù shì jīng xíng dì, yuàn shù hán píng zhú lǐng jūn.
西山舊是經行地,愿漱寒瓶逐領軍。
“曉鐘搖蕩隔江聞”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二文 (仄韻) 去聲十三問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