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靄盡無林色”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靄盡無林色”全詩
眾星中夜少,圓月上方明。
靄盡無林色,暄馀有澗聲。
只應愁恨事,還逐曉光生。
分類:
作者簡介(溫庭筠)

溫庭筠(約812—866)唐代詩人、詞人。本名岐,字飛卿,太原祁(今山西祁縣東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試,押官韻,八叉手而成八韻,所以也有“溫八叉”之稱。然恃才不羈,又好譏刺權貴,多犯忌諱,取憎于時,故屢舉進士不第,長被貶抑,終生不得志。官終國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詩,與李商隱齊名,時稱“溫李”。其詩辭藻華麗,秾艷精致,內容多寫閨情。其詞藝術成就在晚唐諸詞人之上,為“花間派”首要詞人,對詞的發展影響較大。在詞史上,與韋莊齊名,并稱“溫韋”。存詞七十余首。后人輯有《溫飛卿集》及《金奩集》。
《月中宿云居寺上方》溫庭筠 翻譯、賞析和詩意
月中宿云居寺上方
虛閤披衣坐,寒階踏葉行。
眾星中夜少,圓月上方明。
靄盡無林色,暄馀有澗聲。
只應愁恨事,還逐曉光生。
中文譯文:
坐在空曠的庭院,輕披衣衫,
踏著寒冷的石階,走過落葉。
眾星點綴的夜空黯然無光,
明亮的圓月高掛在上方。
夜靄散盡,看不見林木的顏色,
清晨的暖意中傳來溪水潺潺聲。
只有愁恨的事情隨著晨曦產生,
迎接新的一天的光明。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人在月光下宿于云居寺的情景。庭院空曠,涼風拂過,作者坐在虛門下,披衣坐著,踏著寒冷的葉子行走。夜空中星星稀疏,只有圓月在上方明亮照耀。在靄氣散盡的清晨,雖然看不見樹林的顏色,但耳邊傳來澗水的聲音。詩人認為愁恨隨著新的一天的光明而產生。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月中宿云居寺的描寫,傳達出詩人內心深處的孤獨和憂傷。詩中景物描寫簡練而精準,通過虛門下坐著空曠的庭院、踏著寒階走過落葉等細節,營造了一種清冷靜謐的氛圍。眾星中夜少,圓月孤高,更體現了詩人的孤獨感。詩人用“夜”和“明”形成了強烈的對比,表達了詩人對光明的渴望和對黑暗的厭倦。最后兩句“只應愁恨事,還逐曉光生”,既直接表達出詩人內心的愁苦,又暗示了希望和生機。整首詩給人一種靜謐清新的感覺,讀來令人心懷遐思,引發共鳴。
“靄盡無林色”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uè zhōng sù yún jū sì shàng fāng
月中宿云居寺上方
xū gé pī yī zuò, hán jiē tà yè xíng.
虛閤披衣坐,寒階踏葉行。
zhòng xīng zhōng yè shǎo, yuán yuè shàng fāng míng.
眾星中夜少,圓月上方明。
ǎi jǐn wú lín sè, xuān yú yǒu jiàn shēng.
靄盡無林色,暄馀有澗聲。
zhǐ yīng chóu hèn shì, hái zhú xiǎo guāng shēng.
只應愁恨事,還逐曉光生。
“靄盡無林色”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入聲十三職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