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第非茍得”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高第非茍得”全詩
君于此地行,獨似尋春色。
文章滿人口,高第非茍得。
要路在長安,歸山卻為客。
□□□□□,狂歌罷嘆息。
我豈無故山,千里同外國。
分類:
作者簡介(劉駕)
劉駕,唐(約公元八六七年前后在世)字司南,江東人。生卒年均不詳,約唐懿宗咸通中前后在世。與曹鄴友善,俱工古風。鄴先及第,不忍先歸,待于長安。大中六年,(公元八五二年)亦中第,乃同歸越中。時國家承平,獻樂府十章,帝甚悅。累歷達官,終國子博士。其詩敢于抨擊統治階級的腐化昏庸,能夠反映民間疾苦。辛文房稱其“詩多比興含蓄,體無定規,興盡即止,為時所宗。”(《唐才子傳》卷七)其詩較有社會內容,如《反賈客樂》反映農民疾苦,《有感》抨擊邊將腐化,《棄婦》表現對被遺棄婦女的同情,都是晚唐較好的作品。《直齋書錄解題》著錄有詩集一卷,《全唐詩》錄存其詩六十八首,編為一卷。事跡見其《唐樂府十首序)) 、《唐摭言》卷四、《唐才子傳》卷七。《全唐詩》錄存其詩六十八首,編為一卷。
《送李垣先輩歸嵩少舊居》劉駕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送李垣先輩歸嵩少舊居
高秋灞浐路,游子多慘戚。
君于此地行,獨似尋春色。
文章滿人口,高第非茍得。
要路在長安,歸山卻為客。
□□□□□,狂歌罷嘆息。
我豈無故山,千里同外國。
中文譯文:
送李垣先輩回到嵩少的舊居
在高秋季節的灞浐路上,離別的游子心情多么悲戚。
你行在這里,卻像是尋找春天一般孤單。
你的杰作傳遍了人們的口耳,高中進士并非偶然得來。
你該走的路在長安,但你卻將歸山作為你的客地。
□□□□□,狂歌唱完之后只剩下嘆息。
我豈能沒有故土的山川,千里之外和你同居異國。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唐代詩人劉駕寫給李垣的離別詩。詩人用描寫秋天的景色來襯托離別的傷感,表達了他對好友離去的不舍和思念之情。詩中提到李垣在長安有很高的聲望,通過自己的才華和努力獲得了高中進士的榮譽。然而,盡管李垣在外界取得了成功,但他仍然將家鄉山川視為真正的歸屬地。整首詩通過對游子離別的描寫,表達了詩人對友情和故土的珍惜之情。同時,詩人也通過表達自己與作家李垣的情感共鳴,強調了作為一位詩人的他在異地感到的心靈孤獨與迷茫。整首詩情感真摯,語言簡練而富有表現力,展示了唐代詩人對友情和歸鄉的深沉思考。
“高第非茍得”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lǐ yuán xiān bèi guī sōng shǎo jiù jū
送李垣先輩歸嵩少舊居
gāo qiū bà chǎn lù, yóu zǐ duō cǎn qī.
高秋灞浐路,游子多慘戚。
jūn yú cǐ dì xíng, dú shì xún chūn sè.
君于此地行,獨似尋春色。
wén zhāng mǎn rén kǒu, gāo dì fēi gǒu dé.
文章滿人口,高第非茍得。
yào lù zài cháng ān, guī shān què wèi kè.
要路在長安,歸山卻為客。
, kuáng gē bà tàn xī.
□□□□□,狂歌罷嘆息。
wǒ qǐ wú gù shān, qiān lǐ tóng wài guó.
我豈無故山,千里同外國。
“高第非茍得”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仄平
韻腳:(仄韻) 上聲十七筱 (仄韻) 入聲十三職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