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走無逃處”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飛走無逃處”全詩
何況北邙山,只近市朝路。
大恢生死網,飛走無逃處。
白發忽已新,紅顏豈如故。
我有杯中物,可以消萬慮。
醉舞日婆娑,誰能記朝暮。
如求神仙藥,階下亦種黍。
但使長兀然,始見天地祖。
分類:
作者簡介(劉駕)
劉駕,唐(約公元八六七年前后在世)字司南,江東人。生卒年均不詳,約唐懿宗咸通中前后在世。與曹鄴友善,俱工古風。鄴先及第,不忍先歸,待于長安。大中六年,(公元八五二年)亦中第,乃同歸越中。時國家承平,獻樂府十章,帝甚悅。累歷達官,終國子博士。其詩敢于抨擊統治階級的腐化昏庸,能夠反映民間疾苦。辛文房稱其“詩多比興含蓄,體無定規,興盡即止,為時所宗。”(《唐才子傳》卷七)其詩較有社會內容,如《反賈客樂》反映農民疾苦,《有感》抨擊邊將腐化,《棄婦》表現對被遺棄婦女的同情,都是晚唐較好的作品。《直齋書錄解題》著錄有詩集一卷,《全唐詩》錄存其詩六十八首,編為一卷。事跡見其《唐樂府十首序)) 、《唐摭言》卷四、《唐才子傳》卷七。《全唐詩》錄存其詩六十八首,編為一卷。
《效陶》劉駕 翻譯、賞析和詩意
《效陶》是唐代劉駕創作的一首詩詞,其中表達了詩人對于人生短暫和歲月易逝的感慨。
詩詞中寫道“兩曜無停馭,蓬壺應有墓。”意思是太陽和月亮不停地輪流掌控天地,而人的一生就如同飄忽不定的蓬壺,最終也會有歸宿和終結。接著詩人提到“何況北邙山,只近市朝路。”指出北邙山是離朝廷最近的地方,暗示著政治權力和社會事件對于人們生死的影響。
詩句“大恢生死網,飛走無逃處。”揭示了生死循環的無情和不可逃避的命運。接著詩人寫道“白發忽已新,紅顏豈如故。”強調了歲月老去,人容易隨之變化。
接下來的幾句,詩人以自己的感受和經歷來表達對于人生苦痛的眷戀和對享受的向往。“我有杯中物,可以消萬慮。”是詩人對于飲酒舞蹈的描述,將其比作一種消除煩憂、忘卻痛苦的活動。“醉舞日婆娑,誰能記朝暮。”暗示了喝醉之后,人們更容易陶醉于當下的快樂,而忘記時間的流逝。
最后幾句“如求神仙藥,階下亦種黍。但使長兀然,始見天地祖。”以神仙藥物和下種黍作比喻,表達了詩人對于長生不老的渴望,同時也啟示人們要珍惜時間和生命,去體驗生活中的種種美好。
整首詩詞通過揭示人生短暫和歲月易逝的主題,表達了詩人對于命運無法抗拒的無奈和對于享受生活的向往。詩意深沉而富有哲理,給人以啟示和思考。
“飛走無逃處”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iào táo
效陶
liǎng yào wú tíng yù, péng hú yīng yǒu mù.
兩曜無停馭,蓬壺應有墓。
hé kuàng běi máng shān, zhǐ jìn shì cháo lù.
何況北邙山,只近市朝路。
dà huī shēng sǐ wǎng, fēi zǒu wú táo chù.
大恢生死網,飛走無逃處。
bái fà hū yǐ xīn, hóng yán qǐ rú gù.
白發忽已新,紅顏豈如故。
wǒ yǒu bēi zhōng wù, kě yǐ xiāo wàn lǜ.
我有杯中物,可以消萬慮。
zuì wǔ rì pó suō, shuí néng jì zhāo mù.
醉舞日婆娑,誰能記朝暮。
rú qiú shén xiān yào, jiē xià yì zhǒng shǔ.
如求神仙藥,階下亦種黍。
dàn shǐ zhǎng wù rán, shǐ jiàn tiān dì zǔ.
但使長兀然,始見天地祖。
“飛走無逃處”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六語 (仄韻) 去聲六御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