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蕪寒野靜中分”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綠蕪寒野靜中分”全詩
人行直路入秦樹,雁截斜陽背塞云。
渭水自流汀島色,漢陵空長石苔紋。
秋風高柳出危葉,獨聽蟬聲日欲曛。
分類:
作者簡介(劉滄)
劉滄(約公元八六七年前后在世),字蘊靈,汶陽(今山東寧陽)人。生卒年均不詳,比杜牧、許渾年輩略晚,約唐懿宗咸通中前后在世。體貌魁梧,尚氣節,善飲酒,好談古今,令人終日傾聽不倦。公元854年(大中八年),劉滄與李頻同榜登進士第。調華原尉,遷龍門令。滄著有詩集一卷(《新唐書藝文志》)傳于世。 劉滄為公元854年(宣宗大中八年)進士。據 《唐才子傳》,劉滄屢舉進士不第,得第時已白發蒼蒼。
《秋日登醴泉縣樓》劉滄 翻譯、賞析和詩意
秋日登醴泉縣樓
閑上高樓時一望,
綠蕪寒野靜中分。
人行直路入秦樹,
雁截斜陽背塞云。
渭水自流汀島色,
漢陵空長石苔紋。
秋風高柳出危葉,
獨聽蟬聲日欲曛。
譯文:
閑暇時上了高樓,遠遠地望去,
綠色的泥土與寒野在遠處分割著。
行人沿著筆直的路進入秦樹林,
飛雁截住了斜陽,擋住了塞外的云。
渭水自由流淌,染上了汀島的顏色,
漢陵早已空寂,只留下石上的苔紋。
秋風吹起高柳樹,無數枯葉搖曳搖擺,
只聽見蟬鳴,日暮欲迎黃昏。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登上醴泉縣樓的秋日景色。詩人通過描寫自然環境和音響感受,表達了對秋日的感嘆和思考。
首先,詩人站在高樓上,俯瞰遠方,一望無際的綠色泥土和寂靜的寒野與他分別。這種景色在秋日中顯得尤為清晰和寧靜。
其次,詩人描述了行人沿著筆直的路進入秦樹林的場景,雁群飛過的斜陽遮擋了外面的云彩。這里通過描繪行人的活動和大自然的景象,強調了秋日的悠閑和寧靜。
接著,詩人提到了渭水,渭水自由流動,流淌過汀島,漸漸變得染上顏色。漢陵成了空寂之地,只留下了苔紋的痕跡。這一部分描寫了自然界中水的流動和時間的流逝,同時也暗示了一種歷史的變遷。
最后,詩人描繪了秋風吹過高柳樹,枯葉隨風搖擺,只能聽到蟬鳴。這是對秋日的最后描寫,也是整首詩的高潮部分。它表達了詩人對秋天的美好和豐富的感受,同時也呈現出一種稍縱即逝的情感。整首詩既有秋日景色的描繪,又有對自然界和人類活動的思考和感悟,具有承前啟后的作用。
“綠蕪寒野靜中分”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qiū rì dēng lǐ quán xiàn lóu
秋日登醴泉縣樓
xián shàng gāo lóu shí yī wàng, lǜ wú hán yě jìng zhōng fēn.
閑上高樓時一望,綠蕪寒野靜中分。
rén xíng zhí lù rù qín shù,
人行直路入秦樹,
yàn jié xié yáng bèi sāi yún.
雁截斜陽背塞云。
wèi shuǐ zì liú tīng dǎo sè, hàn líng kōng cháng shí tái wén.
渭水自流汀島色,漢陵空長石苔紋。
qiū fēng gāo liǔ chū wēi yè, dú tīng chán shēng rì yù xūn.
秋風高柳出危葉,獨聽蟬聲日欲曛。
“綠蕪寒野靜中分”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二文 (仄韻) 去聲十三問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