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分山勢入空塞”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原分山勢入空塞”全詩
原分山勢入空塞,地匝松陰出晚寒。
上界鼎成云縹緲,西陵舞罷淚闌干。
那堪獨立斜陽里,碧落秋光煙樹殘。
分類:
作者簡介(劉滄)
劉滄(約公元八六七年前后在世),字蘊靈,汶陽(今山東寧陽)人。生卒年均不詳,比杜牧、許渾年輩略晚,約唐懿宗咸通中前后在世。體貌魁梧,尚氣節,善飲酒,好談古今,令人終日傾聽不倦。公元854年(大中八年),劉滄與李頻同榜登進士第。調華原尉,遷龍門令。滄著有詩集一卷(《新唐書藝文志》)傳于世。 劉滄為公元854年(宣宗大中八年)進士。據 《唐才子傳》,劉滄屢舉進士不第,得第時已白發蒼蒼。
《秋日過昭陵》劉滄 翻譯、賞析和詩意
《秋日過昭陵》
寢廟徒悲劍與冠,
翠華龍馭杳漫漫。
原分山勢入空塞,
地匝松陰出晚寒。
上界鼎成云縹緲,
西陵舞罷淚闌干。
那堪獨立斜陽里,
碧落秋光煙樹殘。
中文譯文:
在昭陵游玩的秋日,
看到了這個陵墓廟宇,
心中不禁悲傷,頗感嘆息。
這里的景色像是安葬了劍和冠冕的王者,
青翠華美的樹木像是神龍在駕馭,遙不可及。
山勢高聳如壁,進入遙遠的山塞,
通過松樹的陰影,透出一絲寒氣。
天空中,鼎立的云朵仿佛成為上界的世界,
西陵的舞蹈結束,淚水止不住地流淌。
獨自站在斜陽的光線中,
看著蔚藍的天空中,秋光映照下的煙霧和殘留的樹木。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作者在秋日游覽昭陵時的心境。通過描繪景物,詩人表達了自己對逝去王者的悲傷和對歲月流轉的感慨。作者用寥寥數筆,將廟宇、山勢、松樹、云朵等景色交織在一起,傳遞了一種凄迷秋意和人生無常的哀婉之情。
賞析:
《秋日過昭陵》以寥寥數筆勾勒出了一個景色宏闊、情感深沉的畫面。整首詩以秋日的景色為背景,通過對昭陵的描繪,詩人表達了對昔日王者的思念和對興盛繁華的消退感到的悲涼。詩中運用了對比手法,通過描繪安葬了劍和冠冕的王者與青翠華美的樹木、高聳如壁的山勢與松樹的陰影、鼎立的云朵與舞罷的西陵,以及斜陽映照下的蔚藍天空和殘留的樹木,增強了詩意的層次感。整首詩意境深遠,抒發了作者深深的思古之情,取景表達思想感情,通過描述昭陵的景色,傳達了對逝去歲月的思考和對時光流轉的感慨。同時,詩中采用了較多意象和象征手法,使詩句更加凝練深婉,給人以視覺與情感上的享受。整體上,這首詩既展現了唐代詩人深厚的抒情才華,又展示了對景物審美的高度洞察和深刻思考的能力。
“原分山勢入空塞”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qiū rì guò zhāo líng
秋日過昭陵
qǐn miào tú bēi jiàn yǔ guān, cuì huà lóng yù yǎo màn màn.
寢廟徒悲劍與冠,翠華龍馭杳漫漫。
yuán fēn shān shì rù kōng sāi,
原分山勢入空塞,
dì zā sōng yīn chū wǎn hán.
地匝松陰出晚寒。
shàng jiè dǐng chéng yún piāo miǎo, xī líng wǔ bà lèi lán gān.
上界鼎成云縹緲,西陵舞罷淚闌干。
nà kān dú lì xié yáng lǐ, bì luò qiū guāng yān shù cán.
那堪獨立斜陽里,碧落秋光煙樹殘。
“原分山勢入空塞”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仄韻) 去聲十一隊 (仄韻) 入聲十三職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