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聲潛入遠煙微”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鐘聲潛入遠煙微”全詩
秋深頻憶故鄉事,日暮獨尋荒徑歸。
山影暗隨云水動,鐘聲潛入遠煙微。
娟娟唯有西林月,不惜清光照竹扉。
分類:
作者簡介(劉滄)
劉滄(約公元八六七年前后在世),字蘊靈,汶陽(今山東寧陽)人。生卒年均不詳,比杜牧、許渾年輩略晚,約唐懿宗咸通中前后在世。體貌魁梧,尚氣節,善飲酒,好談古今,令人終日傾聽不倦。公元854年(大中八年),劉滄與李頻同榜登進士第。調華原尉,遷龍門令。滄著有詩集一卷(《新唐書藝文志》)傳于世。 劉滄為公元854年(宣宗大中八年)進士。據 《唐才子傳》,劉滄屢舉進士不第,得第時已白發蒼蒼。
《晚歸山居》劉滄 翻譯、賞析和詩意
晚歸山居
寥落霜空木葉稀,
初行郊野思依依。
秋深頻憶故鄉事,
日暮獨尋荒徑歸。
山影暗隨云水動,
鐘聲潛入遠煙微。
娟娟唯有西林月,
不惜清光照竹扉。
中文譯文:
孤獨寂寥的寒霜空中,林中的樹葉稀疏,
初次踏足郊外,思念之情依依。
深秋時節,常常憶起故鄉的事,
夜幕降臨,我獨自尋覓荒野的小徑歸去。
山影隨著云水的流動而變暗,
鐘聲悄悄地傳入遠處的煙霧中。
明亮的西林月光,照耀著竹扉,
它并不吝嗇它純凈的光芒。
詩意和賞析:
詩人描繪了一個寂靜而孤獨的晚歸山居的場景。秋天的山居,寥落的景色和寒霜空中的稀疏樹葉,傳達出一種凄涼的氣息,也強調了詩人的孤獨感和思鄉之情。
詩中的"初行郊野"表現出詩人初次踏足郊外的情景,而"思依依"則表達了他對家鄉的思念之情。秋深時節,詩人常常想起故鄉的一切,黃昏時分,他獨自尋找荒野中的小徑歸去,這樣的情景更加凸顯了他的寂寥與孤獨。
詩中的"山影暗隨云水動"形容了山影在云水流動中逐漸變暗,這個景象暗示了詩人始終困居于山居之中,不見陽光的光輝。而"鐘聲潛入遠煙微"則表現出山居中那些微小的聲音,這些聲音增添了詩中的靜謐氛圍。
最后,詩人提到的"西林月",意味著月光仍能照耀竹扉,這表明詩人并不介意清光進入他那孤獨的山居,并帶來了一絲安慰和寧靜。
整首詩通過描繪凄涼的景象和寂靜的氛圍,以及詩人的思鄉和孤寂之情,傳達了一種對過去生活的回憶和對寂寞山居生活的思考,展現了詩人內心深處的孤獨和寂寥之感。同時,詩中也展現了詩人對自然的敏感和對美的追求。
“鐘聲潛入遠煙微”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wǎn guī shān jū
晚歸山居
liáo luò shuāng kōng mù yè xī, chū xíng jiāo yě sī yī yī.
寥落霜空木葉稀,初行郊野思依依。
qiū shēn pín yì gù xiāng shì,
秋深頻憶故鄉事,
rì mù dú xún huāng jìng guī.
日暮獨尋荒徑歸。
shān yǐng àn suí yún shuǐ dòng, zhōng shēng qián rù yuǎn yān wēi.
山影暗隨云水動,鐘聲潛入遠煙微。
juān juān wéi yǒu xī lín yuè, bù xī qīng guāng zhào zhú fēi.
娟娟唯有西林月,不惜清光照竹扉。
“鐘聲潛入遠煙微”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五微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