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未還家作旅人”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獨未還家作旅人”全詩
偶先托質逢知己,獨未還家作旅人。
世上路岐何繚繞,空中光景自逡巡。
一回相見一回別,能得幾時年少身。
分類:
作者簡介(李頻)

李頻(818—876),字德新,唐大中元年(847),唐壽昌長汀源人(今建德李家鎮)葬于永樂(今李家),唐代后期詩人。幼讀詩書,博覽強記,領悟頗多。壽昌縣令 穆君 游靈棲洞,即景吟詩:“一徑入雙崖,初疑有幾家。行窮人不見,坐久日空斜”。得此四句后稍頓未續。時李頻從行,續吟:“石上生靈筍,池中落異花。終須結茅屋,到此學餐霞。”穆君大為贊賞。但此詩根據史學家考證是李頻本人所作。
《漢上逢同年崔八》李頻 翻譯、賞析和詩意
漢上逢同年崔八
去年我曾經游歷帝都的春天,杏花開放了,我們各自離開了秦國。偶然間我托身于他鄉,遇到了知己,卻獨自未能回家,成為了一個旅人。
世間的路途彎曲蜿蜒,空中的景色自由而多樣。一次見面就是一次分別,年少的時光能得到幾回呢?
譯文:
在漢水邊上,遇到了同年的崔八。
去年我曾經游歷過皇宮的春天,當時杏花盛開,我們都離開了秦國。偶遇一個知己,雖然我獨自一人未能回家,成了一個漂泊的旅人。
世上的路途多且彎曲,空中的景色變幻萬千。一次相見就是一次分別,年少的時光能有幾回呢?
詩意與賞析:
這首詩以描寫作者離開故鄉并邂逅知己的經歷為主線,表達了人生的離別和流轉,以及時光的無情和轉瞬即逝。詩中借助漢上的背景,通過描繪春天的景色和杏花的開放,給人一種溫暖和希望的感覺。同時,也刻畫了人生的無常和不可預知性,通過描述路途的曲折和空中景色的變化,表達了人生的起伏和不確定性。
整首詩意境平淡,意蘊微妙。作者以簡約的語言描繪了自己的游歷和離別,通過對路途和景色的描繪,給讀者一種飄忽的感覺。同時,也透露出詩人對時光流逝和年少時光的感慨和思考。整首詩留給讀者的是一種淡淡的哀愁和思考,讓人感到人生的無常和歲月的流轉。
這首詩以簡潔而含蓄的語言,描繪了一個人的游歷和離別的經歷。通過生動的描繪和細膩的感慨,讓讀者感受到了人生的無常和時光的流逝。同時,也表達了詩人對于友情和青春的珍視和思念。整首詩塑造了一種寧靜而內斂的氛圍,給人以啟迪和思考。
“獨未還家作旅人”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àn shàng féng tóng nián cuī bā
漢上逢同年崔八
qù suì céng yóu dì lǐ chūn, xìng huā kāi guò gè lí qín.
去歲曾游帝里春,杏花開過各離秦。
ǒu xiān tuō zhì féng zhī jǐ,
偶先托質逢知己,
dú wèi huán jiā zuò lǚ rén.
獨未還家作旅人。
shì shàng lù qí hé liáo rào, kōng zhōng guāng jǐng zì qūn xún.
世上路岐何繚繞,空中光景自逡巡。
yī huí xiāng jiàn yī huí bié, néng dé jǐ shí nián shào shēn.
一回相見一回別,能得幾時年少身。
“獨未還家作旅人”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一真 (平韻) 下平十二侵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