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第春難過”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落第春難過”全詩
人當返照立,水徹故鄉流。
落第春難過,窮途日易愁。
誰知橋上思,萬里在江樓。
作者簡介(李頻)

李頻(818—876),字德新,唐大中元年(847),唐壽昌長汀源人(今建德李家鎮)葬于永樂(今李家),唐代后期詩人。幼讀詩書,博覽強記,領悟頗多。壽昌縣令 穆君 游靈棲洞,即景吟詩:“一徑入雙崖,初疑有幾家。行窮人不見,坐久日空斜”。得此四句后稍頓未續。時李頻從行,續吟:“石上生靈筍,池中落異花。終須結茅屋,到此學餐霞。”穆君大為贊賞。但此詩根據史學家考證是李頻本人所作。
《東渭橋晚眺》李頻 翻譯、賞析和詩意
《東渭橋晚眺》是唐代詩人李頻的作品,描繪了作者在東渭橋遠眺時的景象和思緒。這首詩詞具有濃郁的離情思鄉之情,表達了詩人在異鄉漂泊的不安和思念故鄉的情感。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秦地有吳洲,千檣渭曲頭。
在秦地有一片猶如吳洲的美麗風景,在渭河彎曲的盡頭。
人當返照立,水徹故鄉流。
當夕陽倒映在河水上時,像是流水直通故鄉。
落第春難過,窮途日易愁。
落榜的感覺讓人在春天感到難過,貧困的日子使人易生愁慮。
誰知橋上思,萬里在江樓。
誰能知道橋上的思念之情,像是站在江樓上眺望千里。
這首詩通過借景抒懷的手法,以東渭橋作為寫景的對象,將自己的思鄉之情融入其中。詩中描繪了美麗的自然景色,夕陽倒映在渭河之上,給人一種如詩如畫的感覺。而詩人通過描寫自己的境遇,表達了自己在異鄉漂泊的不安和對故鄉的思念之情。
整首詩以自然景色為背景,通過景物的描繪來表達詩人的情感。詩人通過對自然景色的細致描寫,表現了自己內心的情感。詩詞中充滿了離情思鄉之愁,詩人的心思萬里之遙,凝結在東渭橋上。整首詩詞意境優美,情感真摯,流露出對故鄉的深厚感情和對溫暖的家鄉的渴望。
“落第春難過”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dōng wèi qiáo wǎn tiào
東渭橋晚眺
qín dì yǒu wú zhōu, qiān qiáng wèi qū tóu.
秦地有吳洲,千檣渭曲頭。
rén dāng fǎn zhào lì, shuǐ chè gù xiāng liú.
人當返照立,水徹故鄉流。
luò dì chūn nán guò, qióng tú rì yì chóu.
落第春難過,窮途日易愁。
shéi zhī qiáo shàng sī, wàn lǐ zài jiāng lóu.
誰知橋上思,萬里在江樓。
“落第春難過”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
韻腳:(平韻) 下平五歌 (仄韻) 去聲二十一個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