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倚動邊思”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閑倚動邊思”全詩
異代馀根在,幽人得手持。
細看生古意,閑倚動邊思。
莫作鳩形并,空將鶴發期。
作者簡介(李頻)

李頻(818—876),字德新,唐大中元年(847),唐壽昌長汀源人(今建德李家鎮)葬于永樂(今李家),唐代后期詩人。幼讀詩書,博覽強記,領悟頗多。壽昌縣令 穆君 游靈棲洞,即景吟詩:“一徑入雙崖,初疑有幾家。行窮人不見,坐久日空斜”。得此四句后稍頓未續。時李頻從行,續吟:“石上生靈筍,池中落異花。終須結茅屋,到此學餐霞。”穆君大為贊賞。但此詩根據史學家考證是李頻本人所作。
《賦得長城斑竹杖》李頻 翻譯、賞析和詩意
《賦得長城斑竹杖》是唐代文學家李頻創作的一首詩詞。該詩描述了一位幽居邊關的聰明人手持一根斑竹杖,走遍了長城,領悟到了古代文化的深遠意義。
詩詞的中文譯文為:
在秦朝興建長城的時候,有人砍伐了大量的竹子,如今只剩下了一些罷了。而現在,一個幽居的人得到了這一根竹杖。細細觀察,它透露出古代的意味,讓人在邊關思考起來。不要把它與鳩形的鶴混淆,空有鶴發的期望。
詩詞的詩意表達了詩人對長城和竹杖的思考和感慨。長城作為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軍事防線之一,經歷了數千年的歲月,卻已經不完整,只剩下一些殘余的痕跡。而這根斑竹杖則代表了中國古代文化的精髓,它的存在讓人們回憶起過去的光輝歲月。詩人通過這首詩詞,表達了對長城和古代文化的敬意,并呼喚更多的人們能夠珍惜和傳承這些寶貴的文化遺產。
這首詩詞通過對長城斑竹杖的描寫,展現出詩人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思考和贊美。詩人以邊關文化和古代文化為背景,借著斑竹杖的形象,表達了對古代文化傳承的關注和呼喚。詩中的"異代馀根在"、"細看生古意"等描寫方式,展示了詩人對古代文化深遠意義的認識。
通過這首詩詞,詩人向讀者傳遞了珍惜傳統文化的思想。他提醒人們不要忘記歷史的重要性,要珍惜和傳承古代文化,而不是像鳩形一樣虛度光陰。同時,詩人以自身幽居的身份,呈現了一種超然物外的態度和對真理的渴望,通過與長城和竹杖的對比,表達了對精神世界的追求和向往。
總體來說,《賦得長城斑竹杖》通過對長城和竹杖的描寫,展示了詩人對古代文化的深刻思考和贊美。詩詞表達了詩人對歷史和傳統文化的珍視,并以此呼吁讀者珍惜傳統文化,追求精神追求的高度。該詩詞以其深刻的思想和精湛的藝術表達方式,成為了唐代文學中的佳作。
“閑倚動邊思”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fù dé cháng chéng bān zhú zhàng
賦得長城斑竹杖
qín xìng bǎn zhù shí, jiǎn fá bù zhī shuí.
秦興版筑時,翦伐不知誰。
yì dài yú gēn zài, yōu rén dé shǒu chí.
異代馀根在,幽人得手持。
xì kàn shēng gǔ yì, xián yǐ dòng biān sī.
細看生古意,閑倚動邊思。
mò zuò jiū xíng bìng, kōng jiāng hè fà qī.
莫作鳩形并,空將鶴發期。
“閑倚動邊思”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四支 (仄韻) 去聲四寘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