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代都無事”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圣代都無事”全詩
各著青袍后,無歸白社期。
江流來絕域,府地管諸夷。
圣代都無事,從公且賦詩。
分類:
作者簡介(李頻)

李頻(818—876),字德新,唐大中元年(847),唐壽昌長汀源人(今建德李家鎮)葬于永樂(今李家),唐代后期詩人。幼讀詩書,博覽強記,領悟頗多。壽昌縣令 穆君 游靈棲洞,即景吟詩:“一徑入雙崖,初疑有幾家。行窮人不見,坐久日空斜”。得此四句后稍頓未續。時李頻從行,續吟:“石上生靈筍,池中落異花。終須結茅屋,到此學餐霞。”穆君大為贊賞。但此詩根據史學家考證是李頻本人所作。
《黔中酬同院韋判官》李頻 翻譯、賞析和詩意
《黔中酬同院韋判官》是唐代詩人李頻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平生同所為,相遇偶然遲。
各著青袍后,無歸白社期。
江流來絕域,府地管諸夷。
圣代都無事,從公且賦詩。
詩意:
這首詩以詩人自述與同為官員的韋判官的交情為主題。詩人表示,我們平生所追求的目標并不相同,但我們卻偶然晚年才相遇。在青袍之后,兩個人都沒能按時還鄉,沒有能夠在白社團圓。江水繼續流動來到了黔中的荒涼地區,在這里官府管理著邊疆的夷人。而在此時,圣代都已經不存在了大事件,于是我愿意跟隨你,為你寫下這首詩。
賞析:
這首詩以淡然的筆調描繪了詩人與韋判官之間的友情和他們各自的境遇。詩人平靜地陳述了兩人的相逢是偶然的,也流露出對未能實現回家與聚會的感慨之情。而對于江水流傳至黔中和官府管轄夷人的描寫,則凸顯出了邊疆地區的荒涼和政府的存在。最后兩句表達了愿意跟隨韋判官,與他一同寫下這首詩,寓意著黔中邊疆地區的悠閑平靜。整首詩既寫出了詩人與韋判官間的淡泊情誼,也反映了時代的變遷和個人在其中的堅持與選擇。
“圣代都無事”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qián zhōng chóu tóng yuàn wéi pàn guān
黔中酬同院韋判官
píng shēng tóng suǒ wéi, xiāng yù ǒu rán chí.
平生同所為,相遇偶然遲。
gè zhe qīng páo hòu, wú guī bái shè qī.
各著青袍后,無歸白社期。
jiāng liú lái jué yù, fǔ dì guǎn zhū yí.
江流來絕域,府地管諸夷。
shèng dài dōu wú shì, cóng gōng qiě fù shī.
圣代都無事,從公且賦詩。
“圣代都無事”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四寘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