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未得回”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長安未得回”全詩
年光逐渭水,春色上秦臺。
燕掠平蕪去,人沖細雨來。
東風生故里,又過幾花開。
分類:
作者簡介(李頻)

李頻(818—876),字德新,唐大中元年(847),唐壽昌長汀源人(今建德李家鎮)葬于永樂(今李家),唐代后期詩人。幼讀詩書,博覽強記,領悟頗多。壽昌縣令 穆君 游靈棲洞,即景吟詩:“一徑入雙崖,初疑有幾家。行窮人不見,坐久日空斜”。得此四句后稍頓未續。時李頻從行,續吟:“石上生靈筍,池中落異花。終須結茅屋,到此學餐霞。”穆君大為贊賞。但此詩根據史學家考證是李頻本人所作。
《秦原早望》李頻 翻譯、賞析和詩意
《秦原早望》是李頻的作品,這首詩描繪了作者對故鄉的思念之情。
詩中的“一忝鄉書薦,長安未得回”指的是作者在遠離家鄉時收到了來自故鄉的書信,表達了作者因為身在長安而不能回家,但對家鄉的思念之情。
詩中提到了“年光逐渭水,春色上秦臺”,描繪出作者漫長的歲月像河水般流逝,而春天的美景卻才剛剛到達秦臺,暗示了作者對時光的流轉和自己離鄉漂泊的感嘆。
接著詩中描寫了一幅景象:“燕掠平蕪去,人沖細雨來”,表達了燕子飛走而離開了原野,而人們卻在細雨中向這里走來,反映了歲月更替,人們的離散與團聚。
最后兩句“東風生故里,又過幾花開”,表達了東風吹過故鄉,又會經歷幾場花開花落的變幻,暗示了作者對鄉愁的思念和對時光流轉的感嘆。
這首詩通過對鄉愁和時光流轉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對故鄉的思念之情和對時光的流逝的感慨。詩中運用了自然景物和人物生活的描寫,通過對不同時空的對比,展現了作者離鄉漂泊的心境和對家鄉的無盡思念。
“長安未得回”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qín yuán zǎo wàng
秦原早望
yī tiǎn xiāng shū jiàn, cháng ān wèi dé huí.
一忝鄉書薦,長安未得回。
nián guāng zhú wèi shuǐ, chūn sè shàng qín tái.
年光逐渭水,春色上秦臺。
yàn lüè píng wú qù, rén chōng xì yǔ lái.
燕掠平蕪去,人沖細雨來。
dōng fēng shēng gù lǐ, yòu guò jǐ huā kāi.
東風生故里,又過幾花開。
“長安未得回”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