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人山雪夜”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何人山雪夜”全詩
若得長閑日,應無暫到時。
葉寒凋欲盡,泉凍落還遲。
即此天明去,重來未有期。
分類:
作者簡介(李頻)

李頻(818—876),字德新,唐大中元年(847),唐壽昌長汀源人(今建德李家鎮)葬于永樂(今李家),唐代后期詩人。幼讀詩書,博覽強記,領悟頗多。壽昌縣令 穆君 游靈棲洞,即景吟詩:“一徑入雙崖,初疑有幾家。行窮人不見,坐久日空斜”。得此四句后稍頓未續。時李頻從行,續吟:“石上生靈筍,池中落異花。終須結茅屋,到此學餐霞。”穆君大為贊賞。但此詩根據史學家考證是李頻本人所作。
《冬夜山中尋友》李頻 翻譯、賞析和詩意
冬夜山中尋友
何人山雪夜,相訪不相思。
若得長閑日,應無暫到時。
葉寒凋欲盡,泉凍落還遲。
即此天明去,重來未有期。
譯文:
冬夜山中尋找朋友
在這個雪夜里,有誰在山中,尋訪卻不思念?
如果有機會的話,在有長時間閑暇的日子里,應該會沒有短暫的拜訪時間。
葉子冷寒已經凋謝將盡,泉水結冰卻慢慢消融。
既然在這個天亮之前離開,再一次回來卻沒有確定的時間。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冬夜山中尋找朋友為題材,表達了詩人對友誼的思念和希望能夠有長時間相聚的愿望。詩中描述了夜晚的山中景象,用寒冷的葉子和凍結的泉水作為象征,表達了詩人內心的孤獨和寂寞。
詩中的“何人山雪夜,相訪不相思。”表達了詩人在尋找朋友的過程中,心里卻并沒有對他們的思念之情,這種冷漠和疏離感加深了詩中的孤寂氣氛。
接下來的兩句“若得長閑日,應無暫到時。葉寒凋欲盡,泉凍落還遲。”表達了詩人希望能有長時間相聚的愿望,他希望在有閑暇的時候,能夠有充分的時間和朋友相聚。葉寒凋謝和泉水結冰的描寫,也表達了詩人對時光流逝的感嘆和希望時光能夠緩慢一些的愿望。
最后兩句“即此天明去,重來未有期。”則表達了詩人在未來的某個時間,可能會離開這個地方,但是再回來的時間并不確定。這種未來的不確定性,也進一步加深了詩中的孤寂和無常的感覺。
整首詩以簡潔明了的語言表達了詩人的情感和希望,通過冬夜山中尋找朋友的場景,抒發了詩人對友誼和相聚的渴望,以及對時間和生活轉變的感慨。同時,詩中的葉子凋謝和泉水結冰的描寫,也為讀者展現了冬天的凄美和寂寞。
“何人山雪夜”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dōng yè shān zhōng xún yǒu
冬夜山中尋友
hé rén shān xuě yè, xiāng fǎng bù xiāng sī.
何人山雪夜,相訪不相思。
ruò dé zhǎng xián rì, yīng wú zàn dào shí.
若得長閑日,應無暫到時。
yè hán diāo yù jǐn, quán dòng luò hái chí.
葉寒凋欲盡,泉凍落還遲。
jí cǐ tiān míng qù, chóng lái wèi yǒu qī.
即此天明去,重來未有期。
“何人山雪夜”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去聲二十二祃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