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臺又去登”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天臺又去登”全詩
長亭舊別路,落日獨行僧。
夜燒山何處,秋帆浪幾層。
他時授巾拂,莫為老無能。
分類:
作者簡介(李頻)

李頻(818—876),字德新,唐大中元年(847),唐壽昌長汀源人(今建德李家鎮)葬于永樂(今李家),唐代后期詩人。幼讀詩書,博覽強記,領悟頗多。壽昌縣令 穆君 游靈棲洞,即景吟詩:“一徑入雙崖,初疑有幾家。行窮人不見,坐久日空斜”。得此四句后稍頓未續。時李頻從行,續吟:“石上生靈筍,池中落異花。終須結茅屋,到此學餐霞。”穆君大為贊賞。但此詩根據史學家考證是李頻本人所作。
《送僧入天臺》李頻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送僧入天臺》是唐代詩人李頻所作,詩中描述了詩人送別僧人前往天臺山的情景。
詩的中文譯文大致是:一塊僧師蒙祝福帶著心愿去了天臺山。原來的長亭,如今是別離的道路,夕陽下僧人獨行。夜晚山火點燃在何處?秋天的帆只能掀起幾層浪花。將來當授予巾帽時,請勿因年老而無能。
這首詩的詩意表達出作者對僧人離去的祝福之情。詩人用簡潔的語言描繪了離別的場景,營造出深沉靜謐的氛圍。詩中展現了作者對僧人隨緣的態度,并表達了希望將來僧人能有所成就的期望。整首詩抒發了作者對離別和人生的哲思。
在賞析方面,詩人運用了簡潔的語言和自然景物的描繪手法,通過描繪長亭、夕陽、山火和帆等形象,塑造了一種優美的意境。詩中的離別和獨行的意象,使讀者能夠感受到人生的無常和孤獨。詩的結尾暗示了作者對離別者未來的期望,透露出一種希望與祝福的情感。整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傳遞了深刻的情感,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天臺又去登”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sēng rù tiān tāi
送僧入天臺
yī xī suí yuán fù, tiān tāi yòu qù dēng.
一錫隨緣赴,天臺又去登。
cháng tíng jiù bié lù, luò rì dú xíng sēng.
長亭舊別路,落日獨行僧。
yè shāo shān hé chǔ, qiū fān làng jǐ céng.
夜燒山何處,秋帆浪幾層。
tā shí shòu jīn fú, mò wèi lǎo wú néng.
他時授巾拂,莫為老無能。
“天臺又去登”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蒸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